首页 > 要闻动态 > 正文

吉格斯太镇:互帮互助脱贫奔小康

一场大病

一个意外

一次灾害

都可能让一个已经脱贫的家庭再次返贫

也可能让一个原本富裕的家庭陷入贫困

这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

今年以来,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将脱贫攻坚工作重心聚焦在防止返贫致贫上,积极探索“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防贫减贫济贫模式,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力以赴让每一个困难群众幸福奔小康。其中,大红奎村的脱贫户萨仁图娜拉就是其中主动帮扶贫困群众,助力全镇脱贫攻坚事业的典型代表。

今年5月,萨仁图娜拉主动拿出5只基础母羊和30只蛋鸡帮扶5户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并与他们分别签订“流动母羊”帮扶协议,协议规定为每户提供受孕母羊1只,期限为1年,到期后萨仁图娜拉收回母羊,期间所产羊羔全部为贫困户所有,魏媚后就是其中一位。

正在羊圈旁给羊添饲料的魏媚后感慨地说:“萨仁图娜拉的帮扶不但让我家的养殖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增收。而且她身上那种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也深深激励了我,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稳定脱贫,发家致富。”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萨仁图娜拉只用了2年时间就完成了逆袭。2015年底,萨仁图娜拉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给她提供了1.2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萨仁图娜拉买了20只绵羊。那一年,她既要在家照顾休养的丈夫,还要养羊种地,跑的路数也数不清,脚底也磨出了血泡。在她的精心喂养下,第二年羊的数量就增加到了70只,收入也增加到了5万元,顺利脱了贫。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报党恩”,这是萨仁图娜拉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她多次伸出援助之手回馈社会,积极主动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在贫困户和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让孩子放心念书,学费的事交给我。”坐在蛇肯点素村37岁的彝族妇女阿苦尔尼家的炕头上,萨仁图娜拉拉着阿苦尔尼的手,一边安慰她一边将2000元钱塞入了她的手中。今年3月,得知阿苦尔尼的丈夫已于2018年突发急病去世,留下3个孩子与她相依为命,生活较为困难的情况后,萨仁图娜拉主动找到阿苦尔尼,为她大女儿送上了2000元助学金,并承诺今后每年都将为3个孩子提供教育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修理羊圈围栏、喂羊......最近,大红奎村的村民陈二旦的养羊技术越来越熟练了,曾是贫困户的他原来一家人仅靠种地和打工为生,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底脱贫后,打工仍是他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看到村里许多乡亲靠着养羊发家致富,陈二旦决定回村发展养殖业,可购买基础母羊的本金不足,这让他一筹莫展。就在他万分焦急的时刻,堂哥陈鱼、陈三为他捐赠了20只绵羊,让他的养羊事业有了起色。“党和政府已经帮助我的堂弟脱了贫,现在他还有困难,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作为兄弟,我们应该共同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是亲人间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堂哥陈鱼说道。

“脱贫攻坚不是政府一家之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发力的强大扶贫格局。我们通过倡导加引导,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模式发扬光大。我们正筹备组建一支由脱贫户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目前已经有包括萨仁图娜拉在内的10多户主动加入进来。”吉格斯太镇党委副书记朱波介绍说。

乡里乡亲

并肩共战贫穷

互帮互助

携手共迈小康

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防贫减贫济贫模式

让亲人之间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让邻里之间的友谊获得了升华

不丢下一个人

肩并肩他们信心十足的奔赴在通往小康的幸福之路上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