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合”美乡村话团结

日暖风和,走进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悠扬的旋律回荡在耳畔,村舞蹈队队长尹英淑正带领队员排练演出。

“三合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我们舞蹈队成员有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我们希望通过舞蹈表演,演绎出三合村村民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幸福生活。”尹英淑说。

三合村村民载歌载舞

在三合村,阿木古郎河、洮儿河、归流河三条河流在此相遇、碰撞、融通,渐成浩大,交汇出一幅润泽生命、绵延不绝的图景。

如同水流汇聚,三合村建村87年来,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六个民族在三合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游客在三合村游玩体验

“感情贵在真心,不管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这些年来,乡里乡亲有困难相互照应,彼此间和睦相处,就是一家人。”村民李香丹有感而发。

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表示,为了让邻里和睦的乡风民风劲吹,三合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成立了“石榴籽同心筑梦”文化振兴工作宣传队,创编了《村规民约》、三合村村歌,聘请了文化村长,组织开展了“石榴籽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等评选活动。

恬静美好的三合村

多年来,在三合村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美好传统代代传承。“最早村里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植水稻,后来其他民族村民也不断加入进来,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朝鲜族村民就把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民族村民,这才有了如今各族村民在一起耕耘收获的美好景象。”许忠峰说,目前三合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

在通往共同富裕的“稻”路上,三合村各族村民携手并进。今年40岁的朝鲜族村民张海峰返乡创业,在村里开办了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稻米产业,探索“基地+农户+带头人+市场”模式,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去年,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了15000多亩订单,带动了当地1000余户农民增收。

发展的红利转化为各民族群众心中满满的获得感,让大家对现在的安定团结倍感珍惜。三合村用心用情用力深耕厚植“一粒米”,绘就出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秀美画卷,各族村民一道书写的农耕文化,也为北疆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合村以民族团结为根基,持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正式开街,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民居、浓郁美味的朝鲜族美食、朴实的乡土人情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办餐饮、开民宿、搞旅游,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

三合村特色的朝鲜族民居

“尝尝我们做的朝鲜族特色米肠、大酱汤、泡菜,特别好吃。”在三合村必打卡的“网红美食”餐厅,满族老板赵凡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她和汉族丈夫倪奇英一直生活在三合村,早已学会了做朝鲜族美食的手艺,凭借着正宗、地道的朝鲜族风味,小两口经营的这家朝鲜族餐厅,假日里总是宾客盈门。

“游客漫步在三合村民俗风情步行街,能够了解到朝鲜族的生活和民俗,更好地感受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去年,我们植入了音乐节、绿色研学、乡村美食、后备箱集市、三合周末有好货等一系列业态活动,多角度展示乡村旅游发展新成果,让村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许忠峰说,“在三合村奔向幸福生活的路上,没有一个民族掉队落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越来越团结。”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在这片土地上,各族村民互敬互爱、团结奋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生动地抒写着暖意融融的“合”字。(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雨格)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