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发生在内蒙古的这些事,是时候该说说了……

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创意和创新!

↓↓↓

4月21日

世界创意和创新日

在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加持下

奶牛平均每天多产7公斤奶

日单产达41公斤

使用“巴麦13号”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每亩增产近100斤

每年为“中国碗”

增添近亿斤粮食

……

没错

这些事

是内蒙古干的

在创意和创新

这方面

内蒙古还干了这些事

↓↓↓

让黄沙披绿

曾经的黄沙,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变成了绿洲。

巴彦淖尔镇塔日根淖尔嘎查是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一处重度沙化草场。通过科学治理,目前,塔日根淖尔嘎查的1700亩重度沙化草场生态得到有效恢复,草地植被覆盖度较2021年提高50%以上,草地生产力提升了一倍多。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优势科研力量,在重点科技项目及“揭榜挂帅”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沙化草原精准识别与诊断技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化草原生态种子包研发与应用技术、沙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高产优质乡土草品种选育等研究,有效恢复了当地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草原生产力。

助力中医药(蒙医药)向新求变

现代化的蒙药制药生产线。

振兴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关键要在科技上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截至目前,赤峰市实施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共11项,“中药(蒙药)配方颗粒提取关键技术研究”“桔梗、麻黄等10种地产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等4个项目通过验收。赤峰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推动中医药(蒙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

让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2月4日,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团队研发的“煤基固废低碳利用与高值材料制备技术”签约转化,转化金额1000万元,创下了内蒙古高校通过地方科创平台成果转化单项合同最高的纪录。

“此次成果的顺利转化得益于‘蒙科聚’平台,尤其在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上,平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科研工作者只要做好科研就行,其他事情都有了‘管家’。”张永锋表示。

截至目前,“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汇聚科研机构4400多家,创新型企业3400多家,集聚1.2万余名科技人才,1.3万项业务实现“一网通办”。一个个重大科技突破、成果转化与应用,在“蒙科聚”上获得实现。

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摄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以伊利集团为重点,围绕乳制品及上下游产业,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布局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再创新高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地下水除砷除氟技术。

今年2月份,内蒙古发布《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内蒙古共登记科技成果2119项,较2021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99.71%和84.58%,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再创新高。

2023年科技成果登记中,应用技术类成果共1253项,占登记成果总量的59%,转化应用达90%。其中,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为452项,占36.07%,产出经济效益达899亿元,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显著提升。内蒙古16条重点产业链成果共427项,其中生物制药产业、草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占比达66.74%。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近10年来增长了近5倍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

2024年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

内蒙古还将继续前行

● 在科技“突围”上求突破,找准点位、找好团队、找对模式。

● 在创新平台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清理规范行动、建强现有国家级平台、进一步壮大“国家队”、加强“地方队”。

● 在关键技术攻关上破难题,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 在创新主体能力上做文章,深入实施“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持续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

● 在“蒙科聚”平台建设上提质效,打造“蒙科聚”2.0版。

● 在研发投入增长上再加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谋创新,顶格出台科技创新新政策、完善科技政策统筹工作机制。

一步一个脚印

内蒙古以更加灵活的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

不断积蓄力量

勇当新时代创新的弄潮儿

监制:戴宏 赵静

文案:马铃翔

素材来源:内蒙古日报 新华网 内蒙古新闻网 央广网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