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石头会“说话”?树皮能作画?且看内蒙古的指尖魔法

在内蒙古乌海

黄河边长大的画师鲁婷

是一位能让石头“说话”的人

她让普通的黄河石

既有平面的装饰美

又有立体的雕塑感

更有细腻的故事感

普通的黄河石

经过巧手巧思

瞬间有了温度和人厚度

表达母爱的黄河石画。

黄河石壁画《花落知多少》。

黄河石壁画《海棠花开》。

汤汤黄河水

茫茫大草原

在内蒙古

不止石头会唱歌

这样的“指尖魔法”数不胜数

它们历经时间的磨砺

传承至今

一起看

传承人们如何完成

指尖上的大作

哲里木版画

或粗犷不羁 像旷野的风

或柔软深刻 像厚暖的地

或浪漫质朴 像初生的婴孩

或苍莽浩远 像悠远的历史

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之称

2016年

哲里木版画被列入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马印》照日格图。

《盛世欢歌》吕红梅。

《追风马》王作才。

哈啾嗨

蒙古族布娃娃“哈啾嗨”

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哈啾嗨从制作技艺外观

到使用习俗具有鲜明的

地域性和民族性

2018年

哈啾嗨被列入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尔沁剪纸

勾勒描画 细细修剪

在一双巧手的加工下

剪纸作品栩栩如生

这就是

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

2007年正式被

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

通过临剪 重剪 画剪等方式

传承人们

用自己的一双巧手

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自己对

这片土地的热爱

苏尼特毡绣

穿针引线 细密排列

精美的刺绣作品

在巧手中诞生了

不过

内蒙古的刺绣可不一样

它是绣在毛毡上的

因为风格鲜明 历史悠久

苏尼特毡绣现已成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针为笔 以线代墨

将蒙古民族的民俗

以及日常的起居生活

生动地“绣”了出来

蒙古族皮艺

皮艺又称皮雕画

是一种在兽皮上

勾勒涂样的画作

2015年

蒙古族皮画正式被列为

第五批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它充分利用和展示了

天然皮革的质感和立体感

画作栩栩如生

效果堪比现在的3D大片

曾经

它只是草原上起到标记

和装饰作用的物品

如今

皮画不仅以独特的风格

传达了内蒙古人民

旷达爽朗的性格底色

更用“羊皮上跳动的墨水”

书写内蒙古的草原文化

阿尔山树皮画

在阿尔山白狼镇

不起眼儿的桦树皮

经过双手巧妙的

粘贴与组合

变成了精美艺术品

2018年

正式被列入

第六批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树皮画《我的蒙古马》。

树皮画《一路相伴》。

树皮画利用

多年白桦树脱落的树皮

集多种手法于一身

它是自然的馈赠

更是智慧的结晶

与文化的传承

乌拉特泥塑

乌拉特蒙古族

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

独特的民间艺术

2018年

乌拉特泥塑入选

内蒙古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型多取材于乌拉特戈壁红驼

还有人物 草原五畜等等

泥塑笔触细腻

造型生动 色彩独特

体现出了

手工艺人精湛的技艺

和无穷的智慧

芦苇草编

秋收后

芦苇 蒲草和玉米皮

依然可以焕发生机

经过修剪 染色和编织

这些不起眼的植物

重获新生

集环保与艺术与一身

变成了实用的日用品

和造型各异的艺术品

在2022年

芦苇草编正式入选了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扩展项目名单

创意无限

“指尖魔法”永存

还有

乌珠穆沁骨雕

图什业图王府刺绣

炕围画

......

内蒙古的艺术家们

灵巧智慧的双手

创造出许许多多

内蒙古民间美术

从它的起源直到今天

始终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

如果你也爱“指尖魔法”

就不要光是“动动手指”

不妨“动动小腿”

亲自来内蒙古一观吧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