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阻沙上山 绿染贺兰

○本报记者 曾令飞

这个春天,随着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全面开工,以阻止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入侵贺兰山、侵袭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为主攻方向的贺兰山生态廊道护卫战全面打响。这是内蒙古坚持分类施策,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片区布局的十二大关键战役之一,也是阿拉善坚持数十年,久久为攻守护“母亲山”的又一生态壮举。

说起腾格里沙漠入侵贺兰山,在贺兰山下生活多年的牧民魏金国感慨良多。“以前从阿左旗木仁高勒下坡梁到宗别立这一带,一到春天,伴着大风,黄沙经常翻过公路,一直能‘爬’上贺兰山的半山腰。”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这种‘黄沙上山’的景象已经多年看不到了。”据介绍,经过多年生态治理,腾格里沙漠东缘与贺兰山之间已形成一条长70公里、宽约10~20公里的隔离带,其间长着繁盛的沙蒿、沙米、白刺等沙生植物。

上世纪末,我盟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草)工程,将1043户4300名牧民和23万头(只)牲畜搬迁转移,并在保护区外围拉设115公里网围栏,实行全面禁牧。从此,贺兰山得以休养生息,自然生态逐步恢复,不断绵延的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我盟因地制宜采取“飞、封、造、管”的治理模式,大力推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在腾格里沙漠北缘到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和北部流沙带构筑起两大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截至目前,我盟已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连续40余年实施飞播造林治沙,累计飞播造林705万亩,覆盖度在30%以上的保存面积达367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建成长350公里、宽3~20公里的生物治沙林草带,在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间隔长110公里、宽3~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使飞播区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局部地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有效遏制了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移扩展危害。

据了解,为进一步阻止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入侵贺兰山生态廊道,三北六期工程将在阿左旗境内规划布局3个荒漠综合治理二级项目区、7个三级子项目,建设总面积343.3万亩,计划2024年建设126.8万亩。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强度和频度,显著增强贺兰山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取得阻沙上山、阻沙围城、阻沙断路的治理成效,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说。

[责任编辑: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