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勇毅担当起新时代经济宣传使命任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经济日报处于三者交汇点上,肩负着经济宣传和文化建设的双重重任,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牢记“国之大者”,把准职责定位,勇毅担当起新时代经济宣传的使命任务,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时指出,经济日报要“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做好经济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经济日报编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强化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主责主业主角意识,以“评论立报、理论强报、调研兴报、开门办报”为工作方针,全力构建“评论理论矩阵、深度调研矩阵、融媒传播矩阵”三大战略支撑,着力提高经济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推动经济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用好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金钥匙”书写了新篇章。

2023年3月17日,经济日报社召开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丛书出版座谈会。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足主责主业,聚焦舆论场上“第一解释权”,构建评论理论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我们党才能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上的主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支撑,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相互贯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互动和融合发展规律,需要贯通学习、一体落实。新时代新征程,经济日报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经济宣传的主题主线,让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扎根中国经济主战场;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宣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中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使命,要求媒体必须把评论理论作为重要抓手,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宣传好、阐释好、贯彻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互联网时代舆论场上的“第一解释权”,使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为群众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在理论宣传上久久为功。习近平经济思想创立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丰富实践基础之上,又引领着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创造性探索与实践。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如果不能转化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就不能掌握群众。从2021年起,经济日报举全社之力,勇敢担负起“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研究”的重任,连续3年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多次与地方党委、研究机构等联合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等,出版研究成果文集,目前已在理论界、学术界树立起“组织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研究高端平台”的鲜明标识。

不断提高评论引导能力。我们成立评论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选题策划,把评论的落点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的热点引导上,体现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贯彻上,体现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准确解读上。比如,有网络舆情将构建新发展格局误读为“闭关锁国”“经济内卷”“自给自足”,我们及时策划刊发编辑部文章《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精髓要义——兼谈走出几个认识误区》以及评论员文章《新发展格局绝不是“闭关锁国”》《双轮驱动不可割裂》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我们依据这一重要精神刊发评论《怎样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提出“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学会从一般经济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经济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不少读者反馈“权威”“解渴”,有力地引导了舆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经济日报已经基本实现了“版版有评论”“天天有理论”,“经济日报评论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有效地进入互联网舆论场,助力实现信息传播正向价值的最大化。

深刻领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的重大责任,聚焦科学理论的实践说服力,构建深度调研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形势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引导好人民的思想。新时代新征程,经济日报必须紧紧围绕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关注党中央在关注什么、强调什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策划深度调研报道,注重回应社会关注关切,统筹全媒体传播资源,把握好时度效,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直抵人心的力量,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自2021年初起,经济日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之见效,持续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报道,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地方调研、产业调研、企业调研、经济热点问题调研“四驾马车”,分别开设“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热点话题深度探析”等系列专栏。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带头开展调研报道,坚持实事求是、深入一线,不搞清真实情况不罢休,不弄懂实际问题不收兵,以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的调研结果,挖掘各地各领域重大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思想逻辑,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2023年11月25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经济日报社等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截至2023年9月底,两年多时间里,经济日报刊发了《柳州惊奇》《深圳领跑》《金山探路》《赣州示范》等38组地方调研,《煤炭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等14篇产业调研,《臻至破危》《太钢制胜》等19个企业调研,以及《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度探析》等28篇调研式评论。“四驾马车”系列文章通过报网端微等平台,以图文声影等形式,全景式展现各地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创新创造,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传播量过亿的爆款产品迭出,实现累计70多亿次的全网传播量。中央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有20多位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门负责同志作出批示或接受专题访谈,给予充分肯定。

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的“闯关”风险,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强大传播力影响力,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互联网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新时代新征程,经济日报必须积极适应媒体变化和舆论格局新形势,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不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面对时代变革,经济日报加快构建立体化融媒体传播矩阵,努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主题宣传期间,策划推出“数评新时代中国经济历史性跃升”系列评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说服力和冲击力,在众多盛会报道中独具一格。同时,让数据“全起来”,配发数据专版;让数据“动起来”,设计推出竖屏短视频产品“十画十说”系列,登上抖音热点榜,扩大了经济日报优质内容传播面和影响力。

创新互动融合传播,实现“主旋律带来大流量”。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调研的足迹,连续推出一线报道,深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的生动故事,制作系列短视频,再现习近平总书记体察群众生活的动人瞬间;多次举办新闻摄影征集活动、短视频征集活动、融媒体作品征集活动,引发众多网友参与。与“今日头条”合作推出融媒体评论产品“头条热评”,178个话题登上“头条热榜”,有效扩大了经济日报品牌美誉度。

新时代新征程,经济日报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砥砺初心使命,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展现时代新貌、文化新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来源:《旗帜》2024年第2期;作者系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