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为“国家的孩子”寻亲系列报道⑥】等待64年,张计平江苏寻亲!

张计平的全家福

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展示幼年时的照片

煮好汤圆等待亲人回家

两个侄女手捧鲜花等待伯父

阔别64年回家

喜极而泣

宣读亲缘关系确认书

兄弟三人团圆了

两个弟弟和大嫂介绍家人情况

向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表达感谢

3月26日,张计平回到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奚巷村的老家,与弟弟李建平等亲人团聚,他也成为呼和浩特市首例认亲成功的“国家的孩子”。64年的离散、1500余公里的奔赴,是一个普通家庭的认亲故事,更为“国家的孩子”这段超越地域、血缘的历史佳话续写着团圆相聚的感人篇章。

“二哥”回家

26日上午,奚巷村里锣鼓震天,这是不平凡的一天,乡亲们三三两两聚集在李建平、李卫平兄弟家的老房子前。此时,李家两代人翘首以盼,等待失散64年的亲人张计平回家。

9时30分,随着人群里喊出“来了、来了”,门口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身穿蓝色蒙古袍的张计平在寻亲志愿者的簇拥下,走向幼年时离开的老家。张计平走失时,弟弟李建平和李卫平还没有出生,这是兄弟三人第一次见面。花甲之年的三兄弟抱头痛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李建平告诉记者,失散多年的哥哥找到了,一家人都特别高兴。几天前,兄弟俩就把大嫂孙雪琴请来,商量团圆事宜。李建平将老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将父母的遗像挂在客厅墙上。他对着父母的遗像说:“爸爸妈妈,你们走丢的儿子找到了,他就要回家了……”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历罕见的自然灾害,江苏、浙江等地的农村生活异常困难。在当时情况下,李建平的父母带着刚会走路的幼子,到上海谋生。就在那时,带在身边的儿子走丢了。因为这件事,李建平的父母在世时经常吵架,母亲总是哭诉和抱怨父亲弄丢了她的孩子。这个走失的孩子,成为一家人解不开的心结。

12年前,李建平的母亲去世;8年前,父亲去世;去年,大哥也去世了。父母去世前,嘱咐李建平兄弟,一定要打听到他们二哥的下落。人海茫茫,去哪里寻找失散60多年的哥哥,兄弟俩觉得希望渺茫。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团圆会来的如此突然。1月份,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和村委会、当地公安民警到他家了解情况,并采集血样。很快,他们得知自己的二哥如今生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从草原到江南

1月底,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八拜村的张计平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那端,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民警核实了他的身份信息后告诉他,通过公安机关的DNA比对,已经找到他在江苏省常州市的亲人。

“这是真的吗?”接到电话后的几天里,张计平一直有这个疑问,他要从伙伴梁引梅那儿核实消息的准确性。

张计平和梁引梅都是被称为“国家的孩子”的人。20世纪6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关怀下,3000多名幼儿从浙江、江苏等地被送到内蒙古,在草原牧民的抚养下长大,写就了一段传奇往事,他们因此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如今,“国家的孩子”们已经步入老年,“人生当知来处”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2021年,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为失散家庭寻找亲人。锡林郭勒盟是当年接收“国家的孩子”最多的盟市,听说了“团圆行动”,不断有“国家的孩子”到公安部门采集血样,寻找亲人。

鉴于群众实际需求,2023年4月,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成立为“国家的孩子”寻亲专班,通过刑侦技术助力寻亲。随着好消息的不断传来,全区各地的“国家的孩子”将血样寄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寻求帮助。

1月22日,梁引梅组织了张计平等12名呼和浩特市的“国家的孩子”采集血样,并将血卡寄往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一个多星期后,就得到两对比对成功的喜讯,张计平是其中之一。

看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出具的亲缘关系确认书后,张计平才敢相信寻亲真得成功了,一家人非常高兴。张计平决定带着儿子张宇回老家认亲。3月26日,是双方约定的日子。一个星期前,张计平老两口就张罗着做锦旗、买特产。彼时,张计平还不知道亲人的具体情况,他们的样貌,他在脑海中想象了无数次。

1960年,两岁的张计平从上海孤儿院被送到内蒙古抚养,成为呼和浩特市近郊一对农民夫妇的养子。从此,他从编号“100号”的孤儿,变成地道的内蒙古人。养父母对张计平视如己出,他也在这里扎根生活了大半生。如今,张计平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少年时代,张计平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却不知道来处,这也是他一直不能释怀的遗憾。3月26日,张计平父子和呼和浩特市“国家的孩子”代表、媒体记者们一起乘飞机奔赴江苏省。这一天,他等待了64年。

“我有两个家”

“你走丢后,妈妈把你的名字给了我。”李建平告诉张计平。此时,张计平才知道自己的准确出生日期和真实姓名。“公公婆婆在世时,都很惦记你。要是能早一年找到,你大哥也能见到你了,你走丢时他才5岁。如今,他们在天上也该安心了。”嫂子孙雪琴拉着张计平的手泪流不止。

捧着家人的合影,李建平给张计平一一介绍。照片中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老人们也走了好几个。张计平用手机拍下了家人的照片,发给妻子和两个女儿看。说话间,弟妹已经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端了上来,一家人吃着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暖意融融。

“现在我有两个家了!”张计平说。从内蒙古到江苏,1500公里、跨越64年的双向奔赴,见证着一家人的团圆,更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这段超越地域、血缘的历史佳话,续写着团圆相聚的感人篇章。

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娜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