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标本兼治遏制“药盒里的浪费”

“半个垃圾桶装的都是布洛芬”“促销活动囤2箱肺宁片全部过期”……调查发现,由于针对家庭过期药品目前尚未有健全的回收处置体系,很多药品过期后丢垃圾桶、倒下水道等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产生浪费的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药品如果被非法回收,还可能威胁公众身体健康。

我国药品浪费较为严重。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全国1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重约1万辆小汽车。药品浪费不仅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由此产生的过期药品,也给社会带来诸多副作用。众所周知,过期药品如果继续服用,会对身体产生不可预知的毒性反应,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也可能成为过敏源;乱扔过期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比如药品分解溶解后,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另外,如果过期药品被不法商贩回收,变成“带毒二手药”,再次转卖到患者手中,就会成为危害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细细研究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药品浪费严重的原因不少,比如家庭囤药、医生处方过大、包装剂量过大等。要遏制“药盒里的浪费”,首先要防范公众盲目囤药,引导公众科学合理购药用药;其次,对公费医疗、医保开药等行为也要加大监管、严格规范,依据实际病情勤开少开;另外,还要进一步推进药品拆零销售,鼓励小包装药品,探索合法“余药共享”……

除此之外,还要解决过期药品处理难题。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源头治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科学回收处置体系,健全过期药品管理长效机制,出台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消费者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比如,畅通完整的过期药品专门回收渠道,规范科学的集中处理流程,将过期药品纳入有害垃圾范畴等。当然,有地方对过期药品实行有偿回收,也是种不错的尝试,有利于激发居民参与药品回收的积极性,值得各地借鉴。

事实上,遏制“药盒里的浪费”,我国一直在努力。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实施方案》,从药品生产、临床用药、药品流通、宣传引导、废弃药品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其中明确提出,推行药品适宜包装;规范废弃药品收集销毁;医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开具处方;引导公众理性购药、科学备药、合理用药等。

只有各方合力,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处置家庭过期药品,才能标本兼治遏制“药盒里的浪费”,让每一片药都用在刀刃上,成为精准治病的“靶向药”,才不会让过期药品成为烫手山芋,成为危害公众健康与生态环境的有毒垃圾和定时炸弹。(戴先任)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