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村振兴】2024乡村振兴这么干(呼伦贝尔篇)

呼伦贝尔市坚持“一个引领”守牢“两条底线”全力推进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2024年,呼伦贝尔市聚焦聚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深做实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农牧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农牧产业大市向农牧产业强市转变。明确工作思路,推动“三农三牧”工作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一是坚持“一个引领”。

即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依托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牧业提升十大行动,切实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推动我市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是贯彻“一条主线”。即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在“三农三牧”工作中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找准谋实结合点、发力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让农牧民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盈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是守牢“两条底线”。即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把守牢“两条底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四是聚焦“一个推进”。即推进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在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框架下,推深做实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细化实化推进举措、压紧压实落实责任,全力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有力推动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更多地出成果、见实效。

五是把牢“八化导向”。即把牢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导向。坚持把牢“八化”发展导向,加快提升组织化发展效能,着力提高规模化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品牌化发展策略,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导向,创新拓宽融合化发展渠道,坚定保持绿色化发展定力,不断拓展现代化发展成效,持续推动呼伦贝尔农牧产业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保障粮食安全,持之以恒推深做实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一是持续提升“粮、肉、乳”生产效能。坚决扛起粮食、肉类、牛奶主产区责任,在粮食方面“稳面积、提单产”,全面执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等惠农政策。在肉类方面“扩产能、提质量”,综合利用退化天然草地改良等土地资源,努力提供更多优质饲草料。在奶业方面“稳奶源、延链条”,全方位推进中青兴业牧场、晟和牧场等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二是持续发挥“地、种、机”基础作用。在耕地方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工程,“软硬兼施”让黑土地焕发活力。在种业方面建强大豆良繁基地、马铃薯种薯良繁基地、农垦集团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看禾选种平台。在农机方面加强绿色高效机械技术和装备应用,鼓励生产适合呼伦贝尔的农牧产业机械装备产品,全力推进农牧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慧化。三是持续强化“链、服、金”要素支撑。在产业链方面进一步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结合建设国家级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实现延链拓链补链强链。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推广“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牧户”等组织形式,扶持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金融方面推动实现“金融副村长”全覆盖,探索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农牧产业设施、活体牲畜等抵押贷款业务,推动农牧产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四是持续加强“绿、科、安”保障能力。保持绿色发展,加大控药、控肥、控膜、控污力度,保持农药化肥负增长,统筹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降低放牧强度。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大豆、肉羊联合育种攻关,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保障农牧业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大力推动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动态监测、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社会帮扶,不断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从各地实际和农牧民需求出发,多做群众可感可及可触的好事实事。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