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村振兴】2024乡村振兴这么干(包头篇)

包头市真抓实干 善作善成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包头市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发展精品现代农牧业,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回到历史最高水平、重振包头雄风贡献力量。

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出包头贡献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增产技术2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4亿斤左右。选择水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开展整村、整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节水措施,力争年内实施10万亩以上,打造黄灌区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典型。

抓好“菜篮子”生产供应。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导向,提升设施农牧业发展的质效,实现“菜篮子”稳产保供。以东河、九原、土右等为重点,推广新型装配式日光温室,推进老旧设施温室大棚升级改造1.8万亩,推动设施农业提标扩面,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和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基地。加快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好土右旗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推进项目,争取将九原区列入支持范围。推动4个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牧场建设,力争年内建成2个;深化“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推行“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创建100个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场。支持建华禽业2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建设,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规模化蛋鸡生产基地。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增量意识,强化“两新”导向,聚焦“八条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招商引资,把产业做“精”、把产品做成“精品”。加快提升6个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推动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逐步实现加工就地转化增值,带动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三类主体”培育,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有序推动晋等升级,形成良好梯队。

推动科技兴农。深化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选育推广适宜本地的新品种,带动培育形成区域性种业繁育推广平台。加强番茄、草莓、戈壁短尾羊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大型、高端、智能化、节能型农机推广力度,提升农牧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集中推荐达茂草原羊、土默特羊肉、固阳黄芪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小尾羊、鹿王、北辰、骑士、一号牧场等15个市场潜力大、对产业链条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品牌,不断提升“包字号”品牌价值。推动土右旗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30万亩玉米(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达茂旗打造100万亩有机草场认证,保障优质产品规模产量。引导支持企业通,依托大超市、大市场等途径,拓宽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从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争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96%以上。围绕自治区和美乡村“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创建要求,强化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各类要素资源下沉,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样板。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评选。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开展“比武争星”活动,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着力培养一批新农人、新农民。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进村级网格化治理和信访代办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平安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完善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提高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5%以上,推动实施一批联农带农效果好的产业发展项目。完善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增值收益机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实现“两个高于”。

促进农牧民增收。采取订单、分红、托管等方式,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经营增收。实施“春风行动”“城暖农牧民工”等专项活动,强化就业援助,用好公益岗位,引导农牧民参与高标准农田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结合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三资”,实施新一轮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扶持行动,推广“三变”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及时兑现相关政策资金,稳定转移性收入。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妥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康养度假等新业态。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探索开展解决“空心村”问题试点,腾出更多用地指标保障乡村发展。围绕新增耕地高效利用,以土右旗为试点探索新增耕地收归集体、统一经营、收益分配等方面可行路径,为全面推开提供经验。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