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十二吐乡:科技赋能促增收

春分始,万物生。在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大棚内,农户们熟练地整苗、拔草,忙碌而有序,一株株秧苗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广袤田野上开始了新的耕耘,孕育新的希望。

“别看我们大棚的外观和普通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内涵’可不一样,我们园区的200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都像我家一样用上了‘科技大脑’。”园区种植户李秀林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小程序。

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新技术使得每亩番茄棚增产20%、节水30%、减肥25%、减药30%,节省用工费用3000元,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平衡,确保了十二吐乡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看着儿子周二虎捧着一部手机,既可以向农技专家咨询种植技术,又能向全国各地的客户推销自家的番茄,还能了解番茄在全国的实时销售行情,种了半辈子地的西山根村村民周春杰眼界大开。“以前种棚是凭经验、下力气,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操控机器干,自己不用操心,收益还高,变化是真大。”周春杰感慨道。

通过“物联网种地”实现了“精确”把关,通过监管系统可精确获取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数据,系统再将数据与标准指数进行比对,就能获得最优浇水、施肥、采摘方案。这些不仅能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内看见,在种植户手机端也能实时进行监控并做出相应指令。同时,数字平台还能够让辖区种植户们在技术指导、实时交易价格、政策解读等方面得到及时支持,真正将数字化发展落到实处。

十二吐乡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助推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形成了以“林西·红柿”“番茄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IP。

在注重品牌培育的同时,十二吐乡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为提高果蔬产品品质,利用科技小院建设发展契机,吸引13个专业领域的12名科研人员入驻,帮助破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难题,并通过进一步的科技示范、社会服务,全面深化智慧农业探索,力求将科技小院打造为专业性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动力足,一年四季都有人气、有活力的现代农业“人才库房”。(记者 南丁)

[责任编辑: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