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的“家常菜”

——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巡回宣讲活动综述

讲述身边故事,让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讲解政策理论,让精神落地生根。2023年以来,为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带动作用,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近年来受到国家、自治区和盟级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组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宣讲团,在全盟6个旗县市及盟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巡回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做法,推进巡回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嘎查村(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军警部队,让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到“街头巷尾”、飞向“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挥模范作用,用故事“讲”团结

“面向百姓时,我用他们实际生活案例和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读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面向学生们宣讲时,我会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知恩报恩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做一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在科右前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巡回宣讲报告会上,盟级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刘中华讲起了自己担任乡镇统战委员期间,组织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活动,做好民族团结宣传员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在近4年的时间里,她坚持深入群众,走近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民族团结故事和理论宣讲走进家家户户。

阿尔山市新城街森旺社区85岁的老党员张海天是内蒙古骑兵部队老兵,为捍卫边疆、维护稳定作出过贡献。如今,老人也走上宣讲台,讲述着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故事。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搭在哪里;群众到哪里,宣讲就延伸到哪里。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宣讲团的宣讲员们针对目标人群的听讲需求,讲述着不同的民族团结故事。他们用真实感人的身边故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激励各族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民族团结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丰富宣讲形式,让讲堂“活”起来

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园区内,草原绣娘们和社区居民围坐一圈,一场“小板凳”式宣讲活动火热“开张”。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身边的模范郭凤海,倾情帮助李家三兄弟的感人故事……”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于晓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讲起了民族团结的故事,生动阐述了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彩的宣讲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博得了热烈的掌声。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坐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这么接地气的一堂课,觉得非常好,以后一定要多来给我们讲一讲。”

一块空地、一本册子、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宣讲活动从“固定报告会”变成“流动小讲堂”,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的“家常菜”,让党的民族政策宣讲变得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具活力,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同时,还采取有奖竞猜、知识问答、诵读经典、发放宣传手册、诵读经典等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方式,让事迹宣讲更具感染力、让理论宣讲更入人心。

一场场宣讲,既是一次次深入的理论辅导,又是一次次有力的思想动员。自活动开展以来,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宣讲团共开展6次大型宣讲报告会,盟旗两级宣讲团赴基层开展各级各类宣讲50余场次,受众达80万人次,全盟上下兴起了宣讲活动热潮,营造出浓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火热氛围。每一场报告,都滋润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田;每一次宣讲,都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理念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深处。形成了“一个先进集体就是一个品牌、一个先进个人就有一段佳话”的生动局面,营造了向榜样学习、向典型看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艳荣 通讯员 阿思娜)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