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国家公园主题纪录片:展山河之美、生态之美

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2021年10月,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向我们走来。在那里,峻岭巍峨,江河浩渺,万物灵动,吸引了众多纪录片创作者,创作出《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祁连山国家公园》《我们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等作品。这些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中国国家公园中的山河之美、生态之美,还揭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并生动阐释了中国文化中蕴藏的生态文明智慧。

近期涌现的国家公园主题纪录片不仅擅长借助航拍或远景镜头呈现动物与自然环境怡然相依的和谐关系,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宏伟,还融入微距摄影、红外摄影等新型摄影技术,以微观视角切入,呈现物种、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生命支持系统,揭示国家公园鲜为人知的生命奇观和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比如,聚焦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的《我们的国家公园》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黑颈鹤家庭从离散到团聚,藏野驴被狼群捕食,白唇鹿在高山中狂奔求偶,高山兀鹫按等级进食,这些高原生灵与这片土地彼此适应、相互影响,造就了三江源独特的生态状况;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山脉形成天然屏障,竹影横斜宛若仙境,庇护着全球仅有的千余只野生大熊猫,但大熊猫不是这里唯一的主角,悬殊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多样的小气候,还让红白鼯鼠、杓兰、朱鹮等各类珍奇物种各得其所。创作者没有局限于各国家公园中的“明星”物种,而是着重呈现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各物种之间的关联性,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思考生命体系内在运转机制的视角。

这些国家公园主题纪录片在全景式呈现国家公园的生物链、生态圈同时,还在记录动物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人伦情感,展现自然界中类似家庭、集体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互动,进而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中,刚刚破壳而出的小中华秋沙鸭为了尽快前往水中觅食,必须跳离十几米高的巢穴。鸭妈妈首先做出示范,不断在树下召唤,一只只“小毛团”鼓起勇气,扑腾着翅膀,完成了生命中第一次跳跃。还有四千多只母藏羚羊跨越千里,只为迎接新生命的诞生;雪豹妈妈带着孩子在峭壁上边“巡视”领地,小雪豹笨拙却顽强地学习着本领……创作者对动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等情感呈现进行拟人化处理,激发观众的情感投射与心灵共振,进而深化大众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国家公园主题纪录片还让观众在获得情感触动、心灵感悟之时,重新审视和体悟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激发社会各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比如,《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通过当地环保志愿者公保每年春季去黄河源头巡湖的视角,了解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措施,让中华水塔附近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牧民扎西逐渐学会了与自然对话、共处,他希望他的孩子能肩负起国家公园的未来……这些鲜活故事将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并在直面问题的同时,展示政府、群众在国家公园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探索、思考和贡献,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每个镜头都有故事,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纪录片用美与爱在全社会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助力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用思考和实践为生态环保题材影视创作以及绿色环保理念有效传播提供有益示范。

(作者:李婧琪,系媒体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