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引人关注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图为民众参观铜椁。铜椁四周镶嵌佛足、四神及铺首衔环,椁门两侧立有弟子像。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图为民众参观银椁。银椁外通体镂刻,并镶嵌珍珠、绿松石、红玛瑙等珠宝。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图为金棺。金棺长8厘米,宽4.5厘米,高7厘米。分为棺盖、棺身、底座三部分。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图为民众参观石函。石函盖外表刻有文字,根据铭文可确认,舍利宝函为武周至唐睿宗时期遗物。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图为民众参观木椁。木椁饰有佛足、四神、铺首衔环、力士等铜饰件。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3月19日,太原市山西博物院,民众参观“瑞相重光——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出土五重宝函特展”。五重宝函为唐代文物,出土于太原龙泉寺一座地宫,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其中最内部的金棺中藏有23粒佛舍利子,见证了古印度舍利瘗埋文化与唐代传统丧葬思想的结合。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责任编辑: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