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莓”好生活“钱景”旺

初春时节,在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村民侯红章家的大棚内,红红的草莓从叶子下探出了头,香甜的气息充满整个大棚。眼下,正值草莓成熟时节,侯红章的4栋草莓大棚迎来采摘高峰。

“这一茬草莓质量非常好,卖上了好价钱。”侯红章说,最近他很忙,既要忙着网购送货,还要接待来采摘的顾客,他和妻子每天“住”在大棚里。

说起搞大棚种植的缘由,侯红章告诉笔者,他家仅有10余亩地,年收入不是很好。为了生活,他和妻子外出打工,可一年到头赚的钱也只够维持日常开销。2016年,合发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侯红章便回村承包大棚种植草莓、香瓜、车厘子等,收入变得很可观,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

“4栋草莓大棚,栽植了4万棵草莓秧,从去年12月开始草莓就陆续上市了,预计今年毛收入30万元左右。去掉人工成本,我能剩15万元。除了4棚草莓的收入外,还有车厘子、网纹瓜和薄皮香瓜这几项收益,我家纯收入能在35万元左右。”侯红章笑着说。

在草莓种植上,侯红章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技当先”,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利用蜜蜂授粉。

在侯红章夫妇的科学管理和悉心照料下,草莓产量逐渐上升,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他家从最开始的2栋大棚已发展为现在的8栋大棚。

“以前销售渠道单一,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学会了网络销售,我的销路就打开了。”侯红章向笔者展示了自己拍摄的视频,“今年朋友圈的订单就没停过,线下采摘的顾客也络绎不绝。仅元旦假期,我家的草莓大棚就接待了100多位顾客。”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乡亲们。侯红章种植大棚不仅让自己致富增收,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零活岗位,每年为村民支付工资6万余元,带动农户就业10余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年,侯红章有了新规划。“把大棚基地打造成公路沿线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庄园,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力,让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侯红章说。

(曾令刚)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