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日报携手五家省区市党报联动报道丨望长城,一眼千年

巍巍长城,泱泱文脉。融古通今,雄风万里。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和首批世界遗产,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内蒙古日报联合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山西日报、宁夏日报、甘肃日报,推出联动报道《望长城,一眼千年》,与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共话各地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故事、新期待。

在这个春天里,古老的长城穿越岁月长河绽放出时代芳华,我们携手期盼又一场跨越时空的长城之约。

初春时节,北京市延庆区,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绽放,与水关长城交织成别样春景。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 摄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人大代表

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

战国赵北长城:穿越古今雄风犹在

“看到照片里‘战国赵北长城’几个字我还是挺激动的。作为年轻一辈的文物工作者,能为长城的保护传承做点事,挺好!”翻开相册,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文物管理所的“90后”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郭宝华向记者讲起那件让他与同事们颇为自豪的往事。去年,石拐赵北长城保护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未来几年这里将建设赵北长城国家文化展示区项目,届时翦伯赞诗中的“蓬蒿伴土墙”将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这段古老长城重获新生。

如今,在大青山深处,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已初具规模。崭新的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宽敞开阔的生态停车场都在显示着这里为迎接八方游客做的精心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马建荃 摄

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告诉记者,除战国赵北长城、固阳秦长城,包头市还有汉外长城南北线、北魏六镇长城南北线以及金界壕主线和漠南线,共5个时代8条长城,总长度约720千米。

固阳秦长城天盛成段。(资料图片)

“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包头市长城保护条例》《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等都为长城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托。”张锐说,一系列长城主题文化活动让人们蹚过历史长河,重新读懂长城。

“要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的‘化学反应’,数字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资源,以‘文旅IP思维’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让长城文化更好润泽群众生活。”张锐说,“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长城文化现代表达方式,让古老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北京市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居庸关:古长城迎来新流量

一张照片,定格下这样的瞬间——

一列S2线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 摄

白雪皑皑,北京居庸关长城银装素裹绵延于山脊之上。山脚下,S2线列车迎面而来穿越雪海。

照片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不仅引发百万网友留言讨论,还吸引许多人实地解锁乘S2线“打卡”长城的游览路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用“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命名这张照片,认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和谐号与象征中华文明的长城,宛若两条长龙,各美其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北京日报 供图

作为常年关注长城文化的学者,张颐武发现,越来越多人迷上了长城摄影。同时,一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长城研究者,不断发掘着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讲好长城故事不断积累着新素材。

“让长城之美感染更多人的前提是做好长城保护。”张颐武说,近年来,北京提出“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的理念,并在长城修缮过程中,探索着“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现状”原则的极限,从一般抢救性加固向研究性修缮修复转变,让“边修复边研究”成为常态,不走样地展现出长城的历史风貌。

2024年首日,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 摄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活化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化价值享誉世界,本身就是大IP。要让长城说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张颐武认为。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响彻海内外的名句,但长城的旅游价值却没有充分变现。“长城的价值还大有挖掘空间,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文旅产品是重要着力点。”张颐武建议,在“活化”上做文章,将丰富有趣的长城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文创产品,运用新技术搭建云上平台,使得长城游览在文化遗产层面有“步移景异”般的感受。

河北省

全国人大代表

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

金山岭:期待又一场携手守望

“我这恰好有一条有关长城保护的倡议,要从这张照片中的人说起。”3月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指着手机中的一张照片,对记者娓娓道来。

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河北日报 供图

照片的主角是有着近50万粉丝的人气主播“长城老郭”,他真名叫郭中兴,是承德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一个在金山岭扎根26年的“老长城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开通短视频账号,带着网友打卡长城的四季风光。

3月2日,“长城老郭”登上长城进行直播。纪正权 摄

“万里长城,金山秀美,这里的长城像不像一条金色的巨龙?”3月2日,老郭一如往常登城直播时,一位上海网友留言:阳光下的长城如此壮美,我不禁想到40年前参与过“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当时捐的钱虽然不多,但是感觉跟长城有了一份真真切切的联系,想想还挺自豪。这个话题瞬间在直播间掀起热度,全国各地网友纷纷讲出自己与那次活动以及长城保护的故事。

下播后老郭给韩莉打电话,询问能否把自己的倡议带到两会上:今年恰逢“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40周年,希望可以再发起一场让全国的“城友”们都能参与的“长城之约”。

“我很理解老郭的激动和自豪,提起长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韩莉说,承德滦平有个摄影村叫花楼沟村,就在金山岭长城景区的山脚下,村里爱拍长城的农民摄影师得有上千人,村民们还开起了农家乐,这种方式让长城美景既有了“流量”又有了“留量”。

“拍好长城美景、用好长城资源、讲好长城故事,不能忘记保护好长城本体这个前提。”韩莉说,近年来,我省打造了一支千人长城保护员队伍,不仅有数十年如一日巡护长城的先进典型,还出现了一批以科技巡护长城的“2.0版长城保护员”,实现了两代长城保护员巡护长城的接力守望。

山西省

全国人大代表

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

雁门关:千年长城“活”起来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种桑榆不种麻。”这句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等地广为流传的民谣,描述的正是雁北地区曾经的荒凉与艰辛。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在“活化”传承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如今,这里变成了幸福感满满的小康人家。

“这是我在老房子开的农家乐,生意还不错!”60多岁的王计文是长城脚下雁门关村村民,他指给记者看的照片正是自己家的农家乐。

这里曾因偏僻、贫穷、生活不便等原因而人烟稀少。近年来,在雁门关形成了以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借着景区发展的“东风”,雁门关脚下的阜戈寨和雁门关村在过去的遗址上,复建了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开设了仿古客栈、商号、手工作坊,建起了晋蒙会馆。如今,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像王计文一样吃上“旅游饭”,古老的长城“活”起来,雁门关不断“出圈”。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山西日报 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说:“作为万里长城的重要节点,忻州境内长城横向跨越13县,纵贯历经12朝,总长度达478.59千米。近年来,忻州市按照山西省委相关部署要求,全力推动长城保护,推动文化旅游提档升级,成效令人瞩目。”

山西省繁峙县韩庄村-竹帛口段长城。山西日报记者 郑娜 摄

“长城是忻州的骄傲,是忻州的珍宝,也是忻州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增强忻州文化魅力,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的亮丽名片。”李建国说,忻州市紧紧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目标,编制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忻州段)建设保护规划(2020 — 2030)》;依托长城一号公路,打造长城文物、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集聚区;推动忻州长城博物馆(园)等项目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国人大代表

宁夏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

六朝长城:烽燧壕堑焕新姿

3月4日,宁夏摄影家协会主席李鹏就着熹微的晨光,在贺兰山东麓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从他所在的位置远眺,明长城三关口段随地势起伏,千回百折,不见首尾。

贺兰山东麓明长城三关口段。 李鹏 摄

2018年,李鹏策展的“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是宁夏首次集中展现长城风貌的摄影展览。5年里,观众超过12万人次。

2023年5月18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二个“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全区五市推出了长城主题摄影展,长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北至贺兰山,南至六盘山,长城的身影遍布宁夏各地,宁夏被称为‘长城博物馆’。”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岩画研究中心)主任马建军介绍。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有力助推宁夏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如今,‘六朝长城’是‘宁夏二十一景’之一。”马建军说。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建议,加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规划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各重点区段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建设保护规划落实、落细。提升管控保护水平,加快实施长城保护修缮项目,完善长城保护工作机制,加强长城文化系统研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此外,还应利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呈现宁夏独特的长城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宁夏长城文旅品牌,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甘肃省

全国人大代表

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

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

陇上长城:新科技守护古文物

1月29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高商,正在对柔远楼城台裂缝进行定期监测。戈壁上的风很“硬气”,高商写字的手有点不听使唤:“当长城医生可不能偷懒,‘定期查体’都要做得仔仔细细,这样才能及时‘防病治病’。”同事在身后悄悄按下快门,高商浑然不觉。

1月29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高商,正在对柔远楼城台裂缝进行定期监测。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供图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坐落于此。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新甘肃·甘肃日报 供图

“确实,推动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好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看着眼前这张照片,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感触颇深,“近年来,为推动长城保护科技创新,甘肃下了大功夫,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并掌握了很多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给长城保护提供了技术底气。”

除了汪万福说到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甘肃省有关市州、县区,还有一大批长城保护管理研究专业机构“应需而生”。

嘉峪关长城。新甘肃·甘肃日报 供图

对长城保护而言,除了科技赋能,长城法规的建设完善同样不能少。《甘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也相继出炉。

“我们一直把‘文化遗产人人可及’当成努力的方向。”汪万福说。近几年,甘肃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长城价值,集中展示长城保护成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长城从自己做起。

创意联动长图丨望长城,一眼千年

(建议手机横屏观看为佳)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崔楠 宋爽

北京日报记者:武红利

河北日报记者:韩莉

山西日报记者:陈俊琦

宁夏日报记者:朱立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苏家英 何佳睿

新媒体呈现:王皓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