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村振兴】 林西县:以组织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林西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务实举措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强基固本夯筑基层战斗堡垒,强化实绩实效突出作用发挥,以组织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锻造骨干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选优配强乡村班子。换届以来,累计提拔58名熟悉农村工作干部进入乡镇班子、占提拔总数的82.9%,乡镇领导班子中熟悉“三农”工作干部比例达89.3%。建立村干部择优选用、动态调整机制,11名优秀人才、12名选调生、104名“乡招村用”人员进村任职,换届后优化调整村书记12名、“两委”成员44名。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3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乡村帮扶,选派驻村干部195名,有效补充了村工作力量。提拔奖励激励担当。围绕乡村振兴常态化考察识别选用干部,直接从乡镇提拔干部37名、占提拔总数的52.9%,其中优秀人才2名、选调生4名和驻村干部8名。建立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奖惩机制,对贡献突出村干部进行奖励;深入开展“头雁领航谋发展、比学赶超促振兴”系列活动,组织104名村书记开展现场观摩、比武练兵、外出学习,在互相比学中共同提高。考核问效促动作为。围绕县委“5+6+N”决策部署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优秀等次乡镇主要领导直接评优、领导干部评优比例上调到30%、干部年终考核奖上调5%,2022年3个优秀乡镇的16名科级干部评优、18名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指导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乡村两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首位奖励与末位淘汰机制,将年度考核等次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破解了“人浮于事”问题。

夯实基层堡垒,为乡村振兴点燃红色引擎

建强基本组织。以星级化“亮晒比”为抓手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建设“整乡推进”示范点1个、村级示范点30个;积极推行“党建+农村改革”,在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建立党支部28个、联合党组织35个;制定农村党内政治生活标准化范例,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团结各类组织。104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04个村的各类组织均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编入组织章程,将6个龙头企业、649个种养殖大户、127个家庭农牧场、273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团结在村党组织周围,村党组织领导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发动群众。深入推进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感恩奋进大家谈”系列行动,探索形成了“三访五讲三比”群众工作法,培育了“三讲”“三课堂”等实践载体,为3.3万余户群众算好“惠民幸福账单”,群众感恩奋进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更加牢固。

党建引领聚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建立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全县“菜、果、药、牛、菌”等8大农牧业主导产业,跨区域组建肉牛、野果、食用菌、中药材等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汇聚起产业发展最大动能。建立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集体资产整理,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三变”改革、集中“项目资金+社会资本”建设产业园区、村党组织领办公司等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统筹整合上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3140.7万元,建设项目22个,覆盖行政村31个,为每村增加集体收入不少于3万元,年底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65.4%。建立党建引领优化基层治理新模式。结合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按“六个到位”要求,设立乡镇网格工作站9个、村网格工作室104个,划分农村网格846个,配备网格员3236名,探索形成“村民说事”“组改网”“积分制+N”等新型治理机制,“村民说事”工作机制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跨区域共建联创新模式。与西乌旗、巴林右旗等在经济、技术、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共建活动60余次,惠及各族群众2万余人次,打造了“一河两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北疆风景线上的金‘牛’带”等典型,有效拓宽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渠道。

来源:赤峰玉龙先锋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