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信息量大!央媒集中报道内蒙古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

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开放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彭博新闻社、朝日新闻、德国商报、蒙古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香港大公文汇报等23家中外媒体的43名记者到场采访。3月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央媒就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集中报道。

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本次全体会议向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中外媒体开放,会后设置了集体采访环节。

代表团团长孙绍骋参加会议并发言,代表团副团长王莉霞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代表团副团长郑宏范主持集体采访活动。国家医保局主要负责同志,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财政部,全国人大财经委,大会简报组有关同志到会听取审议意见。

记者区内座无虚席。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彭博新闻社、朝日新闻、德国商报、蒙古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香港大公文汇报等23家中外媒体的43名记者到场采访。

孙绍骋代表在审议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内蒙古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在一两个有条件的点上抢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努力为全国大局作贡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系统补充,绘制了“施工图”、编制了“总账本”,我完全赞成。

孙绍骋表示,内蒙古经济体量较小,发展得快一点慢一点对全国经济发展在数据上影响不大,但对保供、保障国家“五个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按照两个报告的要求,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用好国家支持政策,狠抓项目建设,大抓招商引资,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城市开发边界、城市绿化养护不得突破2022年的标准、党政机关大院“无工程年”等必须做到,尽可能省下钱来化解债务和改善民生。恳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对内蒙古实施“三北”工程的支持力度。

孟达英、龚明珠、张锐、及永乾、王旺盛、徐建兴、罗青等代表先后作审议发言,一致表示赞同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在采访环节,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内蒙古采取了哪些举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取得了什么成效?对此,王莉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工作、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亲自为内蒙古发展把脉定向。做好内蒙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全力以赴办好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坚决守好祖国的“北大门”、当好首都的“护城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我们将认真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上来,全面吹响“进”的号角,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上体现内蒙古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新路、进中游。

随后,杨进、杜汇良、龚明珠、王旺盛、闫宏光、赵会杰、孟达英等代表也都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

防沙治沙一体化

“内蒙古已逐步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3月6日,在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旺盛代表说,“内蒙古是国家北方防沙带建设的核心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是我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其中有两个半在内蒙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王旺盛表示,未来,还要实施防沙治沙的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充分调动企业、资金等各方的积极性,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

涉农话题成为会场焦点

3月6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面对中外媒体记者,内蒙古团的人大代表争相发言,涉农话题成为会场焦点。

在回答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提出的“您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三农代表,这次带来了哪些议案和建议”这一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感到十分激动。”

针对蒙东地区老旧日光温室土壤改良,赵会杰建议,一是老旧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升级;二是科技部门要长期介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产量目标及养分需求的规律,在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的基础上,精量灌溉施肥,以减轻土壤的酸化和次生盐碱化;三是加大丰产、优质、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培育力度,为设施农业园区提供新品种。

提及创新培育新品种,来自内蒙古“大豆之乡”的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委副书记孟英达提出,希望统筹农业科技力量,逐步推动农业类高校及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涉农企业,在内蒙古大豆丰产区,实施育种科技研发项目,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内蒙古作为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为大家提供了一组数据:“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长’。粮食产量791.6亿斤,居全国第6,主要肉类产量285.4万吨、牛奶产量792.6万吨。”

这组夯实数据的背后,彰显了内蒙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王莉霞表示,要推动农牧业从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谋划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子涵 )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