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兴安盟以工代赈 助群众家门口增收

1月20日,记者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以工代赈经济林建设项目现场,举目四望,只见茁壮的榛子树在冬日暖阳里尽情地伸展枝条,为迎接春天的到来蓄积着力量。

2023年,科右前旗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万元,在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俄体镇双胜村、科尔沁镇柳树川村等4个村改造低产林4260亩。通过以工代赈吸引当地村民参与到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中,让低产林地长出“新芽”的同时,更实现了村民、村集体的共同受益。

“前3年我主要负责栽树、除草、整地,每年能赚2000元。等到第4年榛子达到盛果期,我每年能赚1.5万元以上。这个项目太好了,不仅使我增收了,我们村也更绿了!”村民李春梅看着这些榛子树苗,对未来充满希望。

以工代赈是乡村振兴的“造血器”,既能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撬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还让群众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促进多元增收。

眼下,在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图门嘎查,一棵棵、一行行的榛子树苗在黑土地上绵延向远方。

2023年,图门嘎查充分利用村集体林地,开展以工代赈低产林改造项目,通过“榛子+药材”种植模式改造低产林,挖坑、整地、管护环节均由以工代赈的方式动员村民参与,村民在每个环节都能拿到相应的工资。此外,项目建成后,村民每年可享受40%的收益分红。“我们不仅可以在家附近干活挣钱,过几年药材出售了,我们还有分红收益,真是太好了。”图门嘎查二队村民小梅说。

“榛子林以群众管护为主,中草药以承包制管护相结合,群众就近务工获得劳动收益,成熟期还可以获得分红收益。更重要的是项目的实施可以壮大嘎查的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阿拉达尔吐苏木党委组织委员曹化东说。

过去,兴安盟在荒山绿化方面一直选择种植抗旱性能较好的品种,但经济效益不高,群众参与度低。2022年以来,兴安盟以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兴安盟水、光资源富集的优势,深入挖掘荒山荒坡、低产低效林等闲置资源,谋划实施经济林建设项目。同时,提出“以工代赈+确权到户”促进增收的发展思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经济林建设、管护、经营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过去“给别人打工”,到现在“为自己谋事”,农牧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绿水青山”不断增值,实现了生态生计的“双收益”。

2023年,兴安盟投资4000万元实施的20个以工代赈经济林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累计建设“光伏发电、节水滴灌”工程20处,栽植大榛子、文冠果等经济林1.41万亩,培育药材等林下经济1610亩,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设就业岗位1978个,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工代赈的“乘法效应”为群众铺开了一条增收致富路。下一步,兴安盟将利用3年时间累计打造10万亩经济林,项目建成可形成大量可计量、可核查的碳汇产品,同时把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作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的重要抓手,做好项目增量扩面、群众宣传发动、林下经济培育、社会主体引入等相关工作,探索打造一批“以生态兴产业、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通过以工代赈书写出山青、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昕阳)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