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眼千年青铜罍

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被演进为无角龙 一条腿、张嘴、卷尾。

肩腹处装饰有对称的龙状套环竖耳,环上有简化的夔纹。

肩部从上到下分别饰一周“公式”形双头夔纹和重环纹,腹部饰一周倒三角形夔纹,圈足上部饰一周简化夔纹。

春秋夔纹龙耳 套环青铜罍 高28.7厘米 口径20厘米通宽37.8厘米 足径18.8厘米

精彩讲解扫码阅读

□本报记者  高玉璞  通讯员  白羽

中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冶金技术。勤劳的工匠抟一捧泥土,雕千般模范,在淬火中成型,名为“吉金”,用于敬奉祖先和祭祀神灵。吉金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字,“青铜”是现代人为这类型的金属器物赋予的名字。吉金最初铸造完成时的色彩像金子一样灿烂华丽,因为年代太久远,出土后被氧化成青绿色,蓝斑绿锈,所以有了“青铜”之称。

在内蒙古博物院文明曙光展厅就有这样一件吉金——春秋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是该院镇馆之宝之一。春秋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造型稳重,制作精湛,装饰精美,保存完好,是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1975年,考古人员打破了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的平静,他们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随即进行征集。1980年,考古人员再次来到小黑石沟村,从一座中型石椁墓中清理出十几件青铜器。1985年的秋天,这里的村民在挖土时又发现一座石椁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考古人员从墓中发掘出几百件青铜器。因墓葬在小黑石沟村,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小黑石沟遗址。

小黑石沟遗址东、西均为南北向冲沟,向西大约一公里处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的老哈河,该河是辽河的发源地。老哈河由无数条小溪汇集成河,逶迤曲折,千回百转,哺育了古代先民,孕育着人类文明,承载着无尽的历史积淀。从1985年到1998年,考古人员先后对小黑石沟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共计发掘面积2300多平方米,清理了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房址、灰沟、灰坑、窖穴、祭祀坑、墓葬等320多处,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就有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青铜罍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动荡而多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时代,各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融合深入,各学派思想兴起。酒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一种交流媒介,也是祭祀用品。酒在宴会和联盟仪式中使用,表达友好和信任,也可以用来赏赐和献贡,表达尊敬和忠诚。酒还可以用来祭祀祖先和天地,表达敬畏和感恩。青铜罍作为大型盛酒器和礼器,与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青铜罍作为盛酒器和礼器,通常由王公贵族或富豪商人所拥有或赠送,它们不仅是实用器具,也是展示财富和权势的工具。有的青铜罍上还刻有制作者或赠送者的姓名、身份和职务,以及制作或赠送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这些都是表明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的重要信息。因此,青铜罍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政治事件、社会关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上发生过“梁王争罍”的事件。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有个儿子叫刘武,他的封地在河南开封一带,即梁国,刘武被封为梁孝王。当时,刘武是有名的古物收藏家,他收藏着一件青铜罍,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的遗嘱,告诫后人千万不要把青铜罍给外人。后来,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史称梁平王。他的王后姓任,史载这位王后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她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便向刘襄索要。刘襄宠溺王后,不顾祖训,也不听祖母苦苦劝告,将梁王府闹腾得鸡飞狗跳,一意孤行将青铜罍给了王后。汉武帝得知梁平王刘襄竟然将青铜罍给了外姓人,愤怒下令,削去梁国8座城池,并将王后斩首。由此可见罍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出土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的小黑石沟遗址,是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1960年在赤峰市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为名,称“上层文化”,是为了与区别于同样在夏家店垂直出现、年代稍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包括居住遗址和墓群两部分,其中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小黑石沟遗址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发现的刻文骨板、岩画、金文资料结合在一起,可以肯定,在整个西周时期,车马和青铜短剑是中国北方草原各部族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观点】

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

□沈莎莎

青铜罍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重要的器型,它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也是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礼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历史变迁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青铜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代到周代,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逐渐减少,变得素雅。青铜罍的制作涉及到熔炼、铸造、雕刻、镶嵌等工艺和技术,这些都需要匠人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高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准。

青铜罍的纹饰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商代晚期的方形罍多用龙纹作为主题,表现出雄浑、狂放、神秘的气息。西周早期的圆形罍多用虎纹和鸟纹作为主题,表现出威武、灵动、优雅的气息。西周中晚期的圆形罍多用云雷纹作为主题,表现出庄重、简洁、规整的气息。春秋时期的圆形罍多用回纹和勾连纹作为主题,表现出精致、细腻、变化的气息。

小黑石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品类多样、器物丰富,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文明的较高水平,为研究辽河上游乃至北方地区青铜时代的地域历史、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小黑石沟遗址所在区域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出土的大量文化因素交融类器物,是当时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内蒙古博物院副研究员)

【自白】

我的名字已有 3000年历史

□娜拉

我的名字很古老,可以追溯到3000年多前的商代,在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战争胜利等祭祀活动中,我是“镇场”礼器之一。《诗经·周南·卷耳》中有诗句“我姑酌彼金罍”,意思是我姑且斟满那酒罍。这里的“金罍”指的就是我——青铜罍。哈哈哈……说了半天,你们知道“罍”怎么读吗?我们青铜器家族里好多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很生涩,比如簋、鬲、觯、彝、卣、瓿……说实话,有些名字我也叫不上来,但请大家记住我的学名“罍[léi]”!因我的肩腹处装饰有对称的龙状套环竖耳,环上有简化的夔[kuí]纹,肩部从上到下分别饰一周“∽”形双头夔纹和重环纹,腹部饰一周倒三角形夔纹,圈足上部饰一周简化夔纹,人们又把我的名字具体化为“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我身高28.7厘米,口径20厘米,通宽37.8厘米,足径18.8厘米,1985年出土于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是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游牧部族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说到这儿,我得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夔”的知识。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被演进为无角龙,虽然还是一条腿,但增加了张嘴、卷尾的形象。夔纹经常出现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

制作我的工艺主要有毛坯铸造和分坯铸造2种方法。毛坯铸造法是将整个罍作为一个整体,用泥土制作模具,将青铜液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取出毛坯,进行打磨、修饰、镶嵌等后续工序。分坯铸造法是将我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分别用泥土制作模具,成型后再进行拼接等后续工序。毛坯铸造法虽然可以保证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但控制不了我的形状和大小;分坯铸造法可以灵活掌握我的形状和大小,但需要精确地拼接分坯。从商代晚期到春秋中期,制作我的工艺从毛坯铸造法过渡到分坯铸造法,展现了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工匠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史话】

满眼风光黑石沟

内蒙古东西狭长,是中原与北方欧亚大草原的重要通道和缓冲地带,自古便是东西文明交汇之地。内蒙古东南部,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魏营子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等。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型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发现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铜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器的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包括贵族使用的礼器、车马具、武器、工具、装饰品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

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在赤峰市夏家店发现,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青铜文化。小黑石沟遗址中共发掘72座古墓,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墓葬为部落首领的大型石椁墓;二级墓葬是部落武士墓;三级是贫民墓。由此可知,当时的社会形态已步入阶级社会初期。根据出土的礼器、武器、陶器,小黑石沟遗址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这三个阶段约五六百年,生活在此的人生产生活方式为定居农业与牧业、渔猎业并存,有发达的手工业和青铜冶炼业,使用着战车和青铜短剑。

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所代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反映了北方青铜文化发展中多元文化碰撞和发展的历史与当时畜牧业的不断增强处于农业向畜牧业过渡的阶段。

(娜拉  整理)

[责任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