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我去过呼伦贝尔,那里的足球也很纯粹”

00:35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解说员徐阳因多次称赞摩洛哥足球,造出了一个“我去过摩洛哥,那里的足球很纯粹”的网络热梗,还因此被观众称为“徐至摩”。

此次,南方+记者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采访“十四冬”,也与纯粹的足球不期而遇。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的“锡尼河杯”足球赛已经连续举办了37年,让一代又一代锡尼河的孩子们与足球结缘,从牧场走向球场。

2023年,“锡尼河杯”足球赛与来自广东佛山的“西甲”联赛一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

未来,骁勇善战的锡尼河人能否为中国足球作出更多贡献?草原上的足球故事,未完待续。

37年来从未间断造就传承

在锡尼河地区,这里最流行的不是草原人民传统的摔跤、射箭、赛马等体育项目,而是足球。

1986年,一群在外求学的蒙古族游子返回家乡锡尼河。他们与家乡的小伙伴们在草原这个天然的足球场地上,展开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这场比赛引来了不少牧民群众的观看和助威。这就是 “锡尼河杯”足球赛的雏形。

当年的“锡尼河杯”赛事。

1987年,“锡尼河杯”足球赛步入正轨。首届参赛的球队包括学校队、大学生队、嘎查牧民队、乳品厂职工队。此后,参赛球队逐年增多,比赛也有了自己的奖杯、赛会标志,后来还有了曾登上过内蒙古春晚舞台的主题歌《年轻的锡尼河》。

37年来,“锡尼河杯”无论风雨从未间断。赛事也从当年的两支球队参赛,发展成为如今锡尼河地区12个嘎查(村)中有11个嘎查都组织球队参加比赛的大型赛事。

“锡尼河的男孩子几乎人人都参加过‘锡尼河杯’。”锡尼河队11人制青年队教练吉日嘎啦告诉记者,“每个男孩子从小的梦想,就是将来长大参与到‘锡尼河杯’的比赛中去。”

草原上进行的“锡尼河杯”足球赛。

举办“锡尼河杯”的场地就在西苏木(乡)南侧的一块天然草地足球场。草原上踢球,球踢出去无边无际,但捡球这种事不需要费心,因为孩子们会争先恐后。

“我小时候就是门后边捡球的孩子。我成天就希望他们把球踢出去,然后好去捡球。捡球的孩子很多,大家都比着谁的速度快。等到我们踢的时候,又有一帮孩子在后边捡球。有的时候捡不回来了,过去一看,原来是孩子们在那边抢起来了。”时任锡尼河苏木文化站副站长的奈日乐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1987年“锡尼河杯”的观众。

这些年来,牧民们去看球的交通工具,从勒勒车、拖拉机,升级到了现在的私家车,而他们对足球的爱好也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锡尼河的足球梦期待圆满

记者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采访这一天,锡尼河队正在马场体育馆的室内场地,参加当地为喜迎“十四冬”所举办的新春足球俱乐部联赛。

新春足球俱乐部联赛进行中。

这次的联赛,锡尼河共有7支球队参赛,体现了当地雄厚的足球底蕴。当日进行的那场比赛,锡尼河队在0比1落后的情况,下半场连进3球,3比1逆转了来自海拉尔的对手远航队。

2015年,锡尼河正式成立了俱乐部。目前俱乐部已有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超过10名,常年兼职义务进行足球推广和青训工作,举办青少年足球训练班。越来越多的锡尼河的孩子走了出去,让草原的足球梦走得更远。

在场边认真包扎着脚踝的乃日乐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受哥哥的影响开始踢球,后来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念书。毕业后,校队教练把他留了下来当球队的助教。这两年,他只要假期有空回家,就会在俱乐部带孩子们踢球。

乃日乐。

在乃日乐看来,蒙古族球员除了身体素质出众,还有着勇敢、永不放弃的特质。锡尼河曾经两次组队参加过中冠大区赛的比赛,2019年他们面对多名职业球员压阵的延边海兰江队,最终仅以一球小负。

让“锡尼河杯”继续办下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让孩子们去外地踢球、进国家队,这是锡尼河人的共同心愿。

场边观赛的人们。

由于有宋庆龄足校的存在,目前已经有很多维吾尔族的足球少年进入到各级职业队,但蒙古族球员如今在职业足坛就相当稀少。对于这种现象,鄂温克族自治旗足协副秘书长图布认为,如何打通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输送渠道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他平常也在基层校园带队,其实也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但他目前能做到的只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足球上一个好的高中,然后通过特招再上更好的大学,“孩子长大了,都要面临学业的压力”。他一张口就说到了小球员们“12岁退役”的现象,显然这是基层教练共同的认识。

在呼伦贝尔,目前还没有足校,也没有打通和职业俱乐部的输送关系。“我们所有的学生培养完了以后,只能上海拉尔一中。”他说,“如果是真的想要踢球的人,留在这里就没办法踢了。”

图布。

很显然,锡尼河的足球梦,需要一个能够被接续的平台。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足球青训一直以来的最大痛点。如果能够得到解决,中国足球的人才也就会源源不断得到补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或许还是锡尼河俱乐部稳定参与更高等级的联赛。

自锡尼河畔发轫的足球之梦,未来会有更好的结局吗?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故事的最终答案。

【采写】南方+记者 朱小龙 发自 呼伦贝尔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