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非遗花馍“蒸”出幸福味道

一把小剪刀、一根筷子,再加上一双巧手,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在杨国慧的手中变成了活灵活现、造型各异的花馍艺术品。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花馒头。花馍不仅可食用,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国慧是通辽市开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在她看来,每一个花馍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由她亲手制作的花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走进花馍制作间,杨国慧和工人们正在制作龙年主题花馍。经过配料、和面、压面、塑型、粘配件等十几道工序,一条金色龙身、红色龙脊的含珠金龙呈现在眼前,在白馍上点缀福字、元宝、祥云等元素,一款“金龙送福”花馍便制作完成。

蒸好的花馍香味扑鼻、赏心悦目,花馍上的颜色来源于南瓜汁、菠菜汁、红曲米粉等天然食材,绿色安全。“我们推出了龙、鱼、寿桃、聚宝盆等主题花馍,其中寿桃订单最多,已经订出600多对。”杨国慧说。

节假日期间,苹果、柿子、葫芦等造型的花馍礼盒也受到顾客追捧,订单不断,供不应求。精美的花馍寓意新的一年生活蒸蒸日上,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民以食为天,面食是国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为了丰富花馍造型,杨国慧尝试着在花馍制作中融入草原、蒙古包、牛羊等内蒙古元素。杨国慧说,要在传承中创新,让更多人在品尝营养健康、造型独特的花馍的同时,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薛一群  通讯员  吕志敏  )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