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不一样的“十四冬”,有何不一样?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壮大冬季项目后备人才,服务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目标,提升我国冬季运动综合竞技实力。”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表示。

项目设置

“‘十四冬’与米兰冬奥会全面接轨,雪车、雪橇、滑雪登山等均是首次在全国冬运会设项,目的是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实战练兵机会,通过冬运会锻炼和发现备战米兰冬奥会的人才,全面提升我国冬季项目国际竞争力。”王磊说,“‘十四冬’首次实行运动员体能准入,首次在部分项目设定决赛最低成绩或难度标准,引导参赛单位、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进一步提高米兰冬奥会备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组团形式

“十四冬”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实行运动员联合培养,进一步促进了全国各省区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国一盘棋”,共同推动冬季运动发展的合力。从已经结束的部分“十四冬”比赛项目来看,不少冬季项目新兴地区代表团都有不俗表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彰显了北京冬奥释放出的巨大“红利”,凸显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成效,我国冬季项目呈现持续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发现和培养后备力量

“十四冬”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冬季重点和基础大项上设置了青年组,为更多优秀青年运动员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在这次“十四冬”青年组比赛中,涌现出了诸如:杨静茹、李金恣、张心喆、张柏浩、刘昀琪、潘宝硕、刘奕杉等优秀年轻运动员,他们在前不久结束的江原冬青奥会上,为我国夺得了共计6枚金牌,在国际赛场上再次展现了我国冰雪健儿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也为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补充了新生力量。

王磊介绍,以筹办“十四冬”为契机,一批符合国际比赛标准,兼顾赛时保障和赛后利用的冬季项目训练比赛场地设施应运而生;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的竞赛场地圆满完成异地办赛任务;北京冬奥周期培养的一大批国内裁判员、专业技术官员,比如北医三院滑雪医生救援队等,在“十四冬”实战中得到了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一些重点项目上邀请了部分高水平外籍裁判来华执裁,确保赛事公平公正。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冬季项目竞赛组织能力和办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统筹用好国内办赛资源,积极承办冬季项目国际高水平赛事,助力我国运动员争取更多比赛机会、积累参赛经验、实现快速成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于晓波)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