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红火火过大年·年味】家乡美食里的幸福味道

压粉条、炸丸子、蒸糕面、炸酥鸡……农历大年三十这天,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石窑沟村家家炊烟袅袅,66岁的高三女正在忙着制作春节餐桌必备的各种传统美食。

在农村,熬粉汤、吃烩菜都离不开软弹筋道的粉条,高三女每年春节都会自己做粉条。

只见高三女在开水锅上架着一个饸饹床子,她用力一压,银丝般的马铃薯粉均匀入锅,又快速捞出,一团团粉条随后被放在凉房晾起来。

高三女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我的3个子女全家就都回来了,平时冷清的农村老宅也热闹了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给儿孙们做一桌家乡饭菜,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已经在南方生活了20多年的高君,每年过年都会从南方驱车1200公里返回家乡沙圪堵镇西营子村过年,看望年迈的父母固然是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想吃上一碗家乡美食——碗托儿。

当日中午时分,老远就看到自家门口大红灯笼随风轻摆。刚一进家门,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早就准备好了儿子爱吃的碗托儿,只见老人用薄片小刀在碗内把碗托儿一道道划开,浇上用葱花油、醋、蒜泥、芝麻、黄瓜丝等配制的汤料,再配上驴肉丝。说笑之间,高君已经吃完了两碗口感爽滑的碗托儿。

早听说蔺俊兰制作炸糕圈的手艺在沙圪堵镇上小有名气,记者刚到巷口,就闻到了胡麻油的香味儿。60多岁的蔺俊兰夫妇俩一人熟练地和糕面、捏成圈,一人负责将糕圈放入滚烫的油锅内不断翻滚。不一会儿,外脆里糯、金黄微甜的糕圈便出锅了。

“别看这一个个小小的糕圈,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必须用优质黄米作原料,黄米淘洗干净磨成面、炒熟,不加红糖和白糖,而是按照10∶1的比例加麦芽磨成的粉,面和好以后再放在土炕上发酵两天。”蔺俊兰一边制作一边对记者说。“糕圈不用去市场上卖,都是亲朋好友们自己来家里取,一天能卖2000多个。我这儿也能发快递,东胜、薛家湾、包头、呼市顾客订购的最多,最远也有送到北京的,腊月和正月能挣两三万块钱。”

老舍先生曾经说:春节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正月里飘香欢喜,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在春节的诸多习俗中,食俗是重要的一项。准格尔旗沙圪堵镇是鸡鸣三省之地,因此也融合继承了很多山西、陕西的饮食习俗,万家团圆餐桌丰盛、美味飘香,以飨味蕾的同时也让人们找到了幸福中国年的味道。(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王玉琢  毛锴彦)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