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十四冬”呼伦贝尔扎兰屯赛区预报团队:别样的“十四冬”春节

冬运会遇上中国年,注定是一场特殊的情缘。

2月10日,农历新春第一天。清晨6:30,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扎兰屯的天刚刚亮,“十四冬”气象预报保障团队预报员春花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分析未来7天天气趋势,制作“十四冬”、春运专项气象服务预报产品……

对参加工作近20年的春花而言,这个春节假期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预报员,能够参加到国家级体育盛会的气象预报保障中,我感到兴奋和自豪。看到每位领导同事的付出,我对“十四冬”正赛气象预报服务充满信心!”提到“十四冬”气象服务保障,春花底气十足。

经验交融 续写冬奥情缘

春花这份底气的背后,是扎兰屯赛区现场预报团队的坚守。

16名团队成员中,有5名服务保障过北京冬奥会的专家,有3名经验丰富的自治区、盟市级首席预报员,还有8名熟知当地情况的基层预报员。

不光是这个春节,还有过去的很多个节假日,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团队驻训、“十四冬”资格赛和部分正赛服务保障中,没能陪在家人身边。

“‘十四冬’气象预报团队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每个人都很优秀!” “十四冬”气象服务特聘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副台长、北京冬奥会首席预报员时少英这样评价这支团队。

“我们沿袭北京冬奥会的模式,按照‘一场一策’‘一项一策’原则,建立了前后方高效协同的预报机制,即前方对接服务、及时反馈需求,后方有效应对、研发精细产品,前后方充分沟通会商后再发出产品” 。参加过冬奥保障的扎兰屯赛区现场预报服务团队负责人王颖介绍,“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呈交给赛事主办方的那一份预报产品是最精准的。”

2月1日,首次亮相全国的“十四冬”滑雪登山项目,根据天气预报,比赛推迟到11点30分举行,为按时完赛,比赛时间也被压缩了一小时。王颖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骄傲地说道:“大伙怎么能报得那么准,绝对的预报服务底气!”

2月9日,扎兰屯赛区工作人员开展赛前专题部署会议 摄影:缪丽颖

快速成长 稳稳拿捏山地“怪脾气”

“我们最大的底气与信心来自北京冬奥遗产的经验‘搬迁’,但其实,北京冬奥的遗产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扎兰屯赛区后方预报员赵斐说道。

扎兰屯赛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东侧背风坡,在冬季风盛行条件下,天气系统过山后,变得更为复杂,有时候减弱,有时候增强,系统性规律很难找到。

“‘十四冬’赛事服务对预报的需求更加精细,逐小时的预报精度对我来说又是一重巨大的考验,加之部分站点由于刚刚建成,缺乏历史资料,我心里十分没底”。12月10日,来自呼伦贝尔的预报员刘伟在他的驻训日志中曾提到。

现如今,再问及刘伟,他表示,从第一次面对山地逆温现象时的惊讶与困惑,到逐步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预报,驻训和服务的每一天,预报团队都在“边总结,边应用”的自我迭代中不断成长。每一次激烈的讨论、每一场精彩的分享,都在为下一次的服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从团队驻训经验交流,尽快补齐山地气象知识;到每日徒步登山,实地感受6条不同赛道点位要素差异,不断复盘订正预报结论;再到成员间磨合互补,不断优化前后方工作协作流程……这支团队快速成长,稳稳“拿捏”了扎兰屯山地气候的“怪脾气”。

当谈起团队的成长,赵斐说,最大的收获是不怕错。因为发现错误才是实现精进预报的最好途径,不怕错才有了敢于预报的果敢。因1月2日的大风预报漏报的遗憾教训,让团队成员有了更加快速的成长,“拿捏”了扎兰屯地区极不稳定的大风规律。因为敢于走出历史观测数据的“套路”,他们准确预报出了1月4日的降雪过程。

虽然预报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十四冬”扎兰屯赛区现场预报服务团队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便是预报团队最好的春节“敬业福”。

2月9日,扎兰屯赛区现场工作团队在食堂一起包饺子 摄影:缪丽颖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