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典型案例】杭锦后旗团结镇民治桥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民治桥村位于团结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有10个社,491户农户,1096口人,耕地面积18913亩,人均耕地17亩),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5个、党员64名,有脱贫户43户97人。东南与临河区接壤,北靠总排干。      民治桥村以葵花、葫芦为主要经济作物,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逐年递增。养殖业以肉羊为主,有规模性养殖场2个。近年来,为改善乡村环境,民治桥村新修通村油路5公里,改造卫生厕所350座。2012年建党群服务中心1个100平米,配套完善卫生室、农民书屋,硬化村民文化活动广场7个,10个社全部安装路灯,照亮夜晚出行的群众。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党建引领产业促发展      民治桥村围绕“领航共富”,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把产业园建成集高效农业、特色种植、林果采摘、休闲垂钓、农事体验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切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

民治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面积达到5000亩,产业布局为“一园五区”。一是千亩大架西红柿种植区,以月阳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大架西红柿为主,亩均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个村90多户务工,户均增收3万元。二是千亩蔬菜种植区,以1000多亩订单种植彩椒、香菜等蔬菜为主,带动周边4个社40余户务工,户均增收3万元。三是500亩智能温控大棚种植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智能温控大棚71座,四季温室4000平米,以育苗、种植甜瓜、西红柿等果蔬为主,实现了“春提前,秋延后”,一年2-3茬,亩均效益达到3万元。四是千亩麒麟西瓜种植区,按照“公司+农户”双向合作的模式,投资1500万元,新建1000亩冷棚,合作农户达到30多户,主要种植麒麟西瓜,亩均效益达到5000元。五是黄河水澄清滴灌示范区,投资230万元,占地面积3.5亩,建设业务用房一座,配套自动化进水控制调节池一个,大功率水泵两个及肥料添加罐一个,铺设主管道5.3公里,服务面积达到5000亩,建成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可达到三节三省三增(三节:节水40%,节肥30%,节药30%;三省:省工90%,省力80%,省时70%;三增:增产、增收、增效幅度达到20%以上)的目标,全面提升了河套灌区“四控”技术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向组织化、科技化、现代化绿色发展。

2.支部领办合作社群众得实惠。      民治桥村村“两委”班子于2022年牵头成立杭锦后旗民治桥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理事长,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让“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活力。2022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4000平米的高标准智能温室3座用于发展育苗,合作社利用温室育苗向大棚种植户提供幼苗。同时提供种植技术和产销服务。村集体以200万元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入股,村支两委成员出资 15万元,社长、部分社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出资25万元。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3.发展村集体经济壮筋骨      团结镇民治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党支部+产业+村集体经济”等多种“党建+”模式,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团结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温室大棚项目总面积4000平方米,可以实现1年种植香瓜、西红柿、反季节蔬菜三茬,提高了温室大棚综合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温室大棚再淘金。2022年,民治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2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81万元;2023年上半年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

民治桥村建有2000多平米的瓜果交易市场,当地的优质香瓜已成功注册商标,个大饱满、香甜爽口的香瓜精选装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现代产业园区的建成,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现种植高收入、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的多重增收,年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使团结镇真正成为薄皮香瓜、西红柿、麒麟西瓜及蔬菜种植基地,成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引领示范区。

下一步,民治桥村将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8万亩,流转土地1000亩,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库,及时掌握有意向回村发展的优秀人才信息,订单式培养既善于开发创新、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组成专业顾问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新路。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