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践悟方法论】守正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金句】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实践分享】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陕西省西安市依托文化资源运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灰黑的瓦、牙白的墙、朱红的栏……走进街区,游客们仿佛穿越回了唐朝的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百艺手作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主题街区,自2022年4月28日开业以来,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被列入“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

“非遗”助力,激活旅游发展澎湃新动能

这个冬天,“冰城”哈尔滨“火”遍了大江南北。澎湃的旅游新动能背后,是哈尔滨底蕴丰厚的冰雪文化,其中就有一项历史悠久的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冰雪雕技艺。冰雪雕技艺被称为“减法的艺术”。创新技艺、开发特色产品、开展研学活动……冰雪旅游持续带动冰雪雕技艺传承升温,游客们在欣赏冰雪美景的同时,也能直观感受到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冰雪的文化韵味和独特魅力。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让文物“活”起来

敦煌研究院专业数字化工作团队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建立起准确、真实、高清晰度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成为数字时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资源。今天,“数字敦煌”已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知名品牌,昔日不可移动的石窟文物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2023年,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沉浸式线上文博之旅。

【专家解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邵明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文旅融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充分研究和挖掘文化资源。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巨大财富,是发展文旅融合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文旅融合可以实现且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一要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研究与阐释。文化资源研究是文旅融合内容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资源研究是主要基于历史学科研究范式,就某一历史文化主题进行史料建构、事件还原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包括历史文化渊源、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的思想文化与历史智慧等。文旅融合若浮于表面,文旅产品便很难打动人心。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下去”,让历史与现实产生连接,是文旅融合内容生产毋庸置疑的主题。

二要加快建设文旅资源数据库。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旅资源数据库,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推动文旅数据库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切实履行文旅资源普查、规划、开发和保护职责,统筹利用现有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分级做好文旅资源普查。作为市场主体的文旅企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自身的资源数据库。文旅资源数据库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文化新基建,将为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内容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文旅融合就是文化和旅游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入,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呈现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历史故事,通过文旅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思想、有文化、有价值意义的情感体验。目前,文旅融合大致有以下五种创意转化模式。

第一,全新景区创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全新景区,如尼山圣境依托孔子诞生地尼山建设大型儒家文化旅游目的地,无锡拈花湾小镇依托灵山佛教文化建设以禅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大唐芙蓉园依托大唐盛世文化建设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等。这类创意转化模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故事场景创意。这类创意主要是结合地方文化资源,通过故事讲述再现特定历史场景,如《印象刘三姐》《印象武隆》等“印象系列”、《又见平遥》《又见敦煌》等“又见系列”、《只有河南》《只有峨眉山》等“只有系列”这类文旅演艺。

第三,文创产品创意。近年来,我国景区文创产品创意成效显著,特别是以故宫文创、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圆明园文创雪糕、成都大熊猫文创等为代表的景区文创,通过IP赋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研学游创意。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当前,红色研学、文博研学、乡村研学等研学游活动备受热捧,不少文旅企业也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推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研学游创意产品。

第五,文旅节庆策划创意。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策划创意节庆活动,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提高本地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述五类创意中,第一类属于重资产、大投资,第二类属于大制作、大投资,后三类投资相对较少,但共同的特点是基于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成规模不一、形态各异的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旅融合创意转化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五类,特别是随着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文旅融合中的运用,文化科技创意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创意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属性,成功的创意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旅融合内容生产有赖于创意转化,但如何能产生创意并且实现创意转化却并非易事,这需要多层面的条件支撑。

一是秉持风险意识和容错思维。创意性最大的问题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并非所有的创意都适合转化,也并非所有转化的创意都能成功,鼓励创意、允许失败,是发展文化产业所必须具备的态度。

二是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近年来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等相继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人才新政,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力度,在全社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要重视培养文化产业交叉学科人才,并在制度设计、学科规划、资源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

四是高度关注数字技术在文旅融合内容创意中的运用。文化产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存在形态和存在方式,每一次技术领域的巨大革新都带来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文旅融合内容创意也不能忽视与技术的结合,数字文旅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