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村振兴】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聚焦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守底线

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强化安排部署,出台《乌海市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举办防返贫监测业务培训班,实现区、镇、村三级相关业务人员培训全覆盖,提高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采取重点摸排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按季度组织镇、村干部入户摸排农区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对重点人群实行联合研判、入户复核,不漏一户一人,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制定并发放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明白纸”5000份,利用公众号推送衔接政策,创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解读漫画,强化农户自主申报意识,拓宽政策覆盖面。

及时落实帮扶政策。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愿的监测户,创造条件探索实施开发式帮扶措施。全市享受政策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累计享受产业帮扶321人、教育帮扶59人、就业帮扶177人。针对需要兜底帮扶的监测户,做好低保等政策衔接,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全市享受政策的脱贫人口享受低保158户304人,实施特困救助供养14人、临时救助1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7.7万元;享受医保资助参保1158人、大病保险待遇1046人次、医疗救助3513人次,累计资助和报销金额269.64万元。针对突发情况,启动绿色通道识别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

聚焦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两个关键”抓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葡萄产业提质升级。按照“稳酿酒、增鲜食”的葡萄种植思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推动葡萄种植园区化、标准化发展。2023年葡萄挂果面积2.12万亩、同比增长3.9%,产量836万公斤、同比增长7.9%,设施葡萄面积1278亩,较2020年增加近70%。葡萄果汁深加工、吉奥尼葡萄育苗、“葡园绿道”等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相继落地。建立葡萄产业链项目库,储备项目18个。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整合汉森、蒙根花、云飞等品牌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36家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超万户农区居民致富增收。发挥小额贷款作用,为农区居民发展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全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288笔、1210万元。强化产销对接。积极参加京蒙产业帮扶等活动,举办2023乌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开通“乡村振兴面对面”栏目,畅通乌海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乌海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加强与乌海机场、顺丰集团合作,开通葡萄全货机,打通物流运输堵点,积极帮助农民销售葡萄。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印发《乌海市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暨“乡村振兴•村企共建”结对帮扶公益活动实施方案》,发布消费帮扶倡议书,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累计帮助农业企业、农区居民销售农产品2472.91万元。

多措并举推动稳岗就业。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发放需求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业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脱贫人口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措施。累计开展招聘活动105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脱贫人口和农区居民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务工就业17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年度目标任务人数150人)。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开发乡村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77人。

聚焦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两个重点”促振兴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户厕改造164户,农区户厕普及率81.28%,更新置换垃圾收运设备640余个,农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21%,秸秆综合利用率91.61%。开展地膜清底行动,预计2023年农膜回收率达85%。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1个,完成农区公路改造提升18公里,更换安装路灯1000余个,农区清洁取暖普及率54.11%。着力提升农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养老服务设施、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构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互促的乡村治理模式。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海勃湾区新丰村基层党建工作入选全国村典型案例,推动海南区申报第三批自治区乡村自治创新试验区。巩固拓展“双晒”活动成果,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擂台赛,开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22期920人次,实现农区党员干部全覆盖。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推动万亩滩村成为全国第一批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推行“4344”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经验,规范村工作事务、证明事项配套目录清单,建立区级审核、市级准入的社区事务动态管理准入机制。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引领,认真落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入农区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汇演60余场次,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新格局。推动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创建,4个农区案例入选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累计化解农区矛盾纠纷65起,化解率达96%。

下一步,我市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来源:乌海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