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传初的马灯

□北望

村里人用竹篾编织成马的形状,把布蒙在外面,称为马灯。挑选10至13岁的孩子,把马灯套在身上,模仿骏马奔跑,称为走马灯。这种习俗在村里已经有几百年历史。

传初的父亲是村里马灯队领头人。传初10岁时父亲就手把手教他走马灯。

传初成家后,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跟前,指着后面的一堆马灯说:“我年纪大了,这些马灯要靠你去管理了。”

犹豫了几天,传初终于从父亲手上接过马灯。他在村里重新挑选了12名个子相仿的男孩和女孩作为新队员。

传初到镇上挑选金丝绒布料制作马灯,又在文具店买了金灿灿的铃铛。

新的马灯出来了,传初指挥孩子们在镇上的广场上练习。阳光下,一只只“穿”上新衣的马灯,颜色各异,鲜艳夺目,铃铛声声。配上欢快悦耳的音乐《骏马奔驰》,仿佛骏马奔驰在广袤的草原上。

一马当先、二马和谐、三马福寿、四马平安……

表演马灯的孩子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许多人上了大学,还会想起传初的马灯。有的人每年都给传初拜年问好。

那年春节,孩子们骑着马灯,挥舞着马鞭,时而八字步,时而梅花步,时而并列,时而单行,有人把视频传到网络上,很快火遍了全国。

此后,电视、报刊纷纷报道传初的马灯。镇里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一定会点名叫上传初的马灯。

一天,传初发现一只马灯的布破了。他拿起针线缝补,几次穿针没有成功。传初猛一想,自己已经60岁了。他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自己也是小孩子。老婆不止一次提醒他,该把马灯队伍交给其他人管了。

传初心里舍不得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也舍不得那些马灯。他也曾想过找接班人。可是,接班人在哪呢?他唯一的儿子成家后,对马灯根本不感兴趣。他的孙子扬扬,从小由他带着,耳濡目染,成了马灯队员。但扬扬大学毕业后,也到城里工作了。

传初想成立马灯研究会,但村里没有一个对马灯感兴趣的。

马灯又一次在镇上的民俗活动中亮相。孩子们骑着马灯,奔驰在舞台上。欢快的音乐,嘚嘚的马蹄声,引得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传初站在舞台下,看着看着,突然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传初在医院治疗了3个月,回来后,他再也没办法带着孩子们表演走马灯了。

传初再一次病倒,他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就梦见马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对媳妇说:“我死后,你把马灯烧成灰,一起放到我的墓地。”

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赶回来,为传初准备后事。孙子扬扬也赶回来了。

一见面,扬扬就握住爷爷的手说:“爷爷,告诉您一个好消息,马灯申报非遗成功了,您被定为传承人。”

传初看着孙子,叹了口气说:“那又有什么用?爷爷走了,谁来传承?”

“爷爷,您看谁来了?”扬扬朝房门外招了招手,一个清秀的女孩走了进来,有些羞涩地看着传初,轻轻地叫了声:“爷爷。”

传初认出是曾经和孙子一起走马灯的子涵。

“爷爷,这次申报非遗传承人,多亏了子涵,材料全是她整理的。她在我们镇上的小学教书,以后就把马灯交给她吧。”

传初的眼里突然闪出亮光。他颤抖着、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我们,看马灯去。”

[责任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