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理响中国丨金牌思政课】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华文明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屹立岿然、中华民族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实现伟大复兴,成为国家发展不容忽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系梦萦的问题。在过往的百年历史中,实践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才能将中国带领上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只有先进思想才能感召民众、正确引领才能凝聚力量、遵循真理才能延续文化,最终实现伟大事业的成功。如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以先进文化引领方向、凝聚民心民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新时代贯彻“两个结合”,推动人民文化发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道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道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华文明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前提。

近代以来,在中华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无数学者大家作了诸多探索,无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 、维新派的“西体中用”,还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全盘西化”思想,都没能找到使中华民族重焕生机、中华文明长久延续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对于文化的发展,简单的借鉴拼接或是批判否定都不能激发其真正的活力,前者南腔北调难以成形,后者邯郸学步失却了自身特质。文明的赓续需要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大地上艰难探索,为中华文明量体裁衣而寻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党坚持以唯物辩证眼光看待中华文明,摒弃封建糟粕、发扬优秀传统、唤醒民族精神,为之注入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以“两个结合”为中华文明守源固本、开拓创新正是党领导人民所践行的文化建设要旨,是中华文明立于当下、走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两个结合”是党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所得的理论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与实现,是以坚持党的文化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应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在党领导的中国百年发展中,中华文明已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交融一体不可分离。在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之时,马克思主义便在与现实的结合中不断融入并充实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经由人民的实践持续丰富和补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人民文化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文化建设是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的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把握文化发展正确方向、引领人民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及其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因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为良好的社会文化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回顾历史,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所代表的无非是经济上、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人民被排斥在文化的创造、生产和享用之外,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难以得到重视与满足。唯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人民的诉求当作党的诉求,才能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避免文化受资本所奴役或影响。因而,要实现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导向、坚持党的掌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人民,才能在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把握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党领导的文化建设重视人民需求,为人民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一切导向都在为保障人民的物质文化基础、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在保障与引导人民文化发展的路途上,党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弘扬革命文化传递时代精神、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呵护历史情怀、以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团结、以提升软实力和影响力维护国家稳定和谐。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党致力于尊重与守护人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在华夏大地上安全而自由地发展开山辟路、照护前程。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关键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是中华民族葆有独立性与先进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近代以来,由西方文化传入带来的“古今中西之争”成为讨论中华文明何去何从时绕不开的论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这是党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发展,更来源于党在文化领域的正确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坚守独立自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文化保持自由自信发展态势的保障。作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后来者,中国曾在西方现代化成就的冲击下彷徨过也迷失过,但无论是在效仿西方抑或否定传统的尝试中,中华民族都没有找到生存发展的成功道路,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了亦步亦趋、自卑自弃无法实现民族的真正发展,而后通过不断探索最终建立起符合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华文明才得到彰显、肯定与延续。历史证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不可忘古、无法仿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一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探索中求得的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导索,党与人民循此指引奋斗已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华文明现代辉煌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要继续靠党的正确领导与人民的齐力协作才能实现。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党的领导是关键之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八方交流,各类思潮纷涌而至、不同价值观粉墨登场。在各方文化的纷扰下,坚定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道路需要以党为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社会思潮成为党和国家格外重视的焦点。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第一条要求,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重点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中华文化是否能坚持独立自主、健康发展。只有坚持党的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有效团结人民群众,保持文化独立性,确立文化主体性。

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人民的团结一致、坚持中华文明的独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只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前行有光、不迷失方向,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文明的时代辉煌。

(林进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