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搜救、监测、安置……云南镇雄山体滑坡救援直击

1月22日凌晨5点多,睡梦中的王跃荣被“嘭”的一声惊醒。在同屋居住的侄子搀扶下,他赶紧离开家,快步朝较为宽阔的马路走去。夜色中他隐约看到,屋子后面的山塌了。

据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消息,当日5时51分,该县塘房镇凉水村合兴村民小组、和平村民小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据初步核查,灾害共造成18户47人被掩埋。

截至1月22日22时,现场搜救出失联人员11人,已无生命体征,其余失联人员正在全力搜救中。

搜救

隐约看到屋子后面的山塌了后,因股骨头坏死而行动不便的王跃荣在马路上茫然地待了一会,便在侄子搀扶下去了同村的亲戚家里。天亮后他返回家附近看到,平日被村民叫做“南崖丫口”的山塌了一半,不少人家被掩埋,自家的门也被滚下来的石头砸破了。

1月22日晚,搜救工作正在进行。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此时已有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秩序,王跃荣和部分村民被安置和平小学新校区。下午3点多,他们又被转移至100多米外、更为清净的和平小学老校区。

王跃荣被安置的过程中,武警、消防、矿山救护、应急、公安、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交通、民兵队伍等救援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开展救援。

来自昭通市昭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的2车12人便是首批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之一。

27岁的和云华进入昭阳区消防救援大队已有3年多时间,参与过大大小下不下100次救援。他告诉记者,他们是清晨6点多从昭阳区出发,10点左右正式进入指定区域救援。

当日救援现场最低温度只有零下4度,和云华和同事利用破拆工具加紧施救,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才被另一波救援队伍换下。期间,他和同事共搜救出4名失联人员。

根据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的数据,该总队共计812人174车45犬挺进灾区开展救援,期间通过对比灾前灾后现场图像,初步划定了重点搜索区域,并迅速确定埋压房屋数量和位置,然后采取搜救犬、生命探测仪联合应用等搜救方式,以房找人、以路找人、以物找人、以犬找人,对埋压区进行浅表搜救。

晚上9点左右,和同事每人吃完两桶泡面后,和云华和同事坐在安全区域休息,然后等待下一步搜救指令。

监测

在和云华和同事等待下一步指令时,崩塌体对面的一处民房房顶,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队员何照勤的同事正用边坡雷达监测坍塌体。“如果发现边坡位移或变形、沉降,设备马上发出报警提示,现场救援人员就会马上撤离。”1月22日晚上8点多,何照勤边吃着晚饭边说。

何照勤正在吃完饭。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后,何照勤和同事第一时间从昆明出发赶往镇雄。当日下午4点多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到设备的安装工作中。

设备半小时安装完成后,他和同事马上投入坍塌体的监测中。“我们参加过鲁甸地震等好多次救援,一定会执行好这次救援任务。”何照勤表态说。

除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架设的边坡雷达,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专门在现场设立了2个安全组,部署了10多个观察哨,对滑坡体两侧山体进行实时安全监控,预设紧急撤离路线和信号,确保救援行动安全。

搜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时,作为现场志愿者,穿着红马甲的凉水村村民洪华招正忙着和其他村民搬运棉被等物资。

事故发生后,31岁的洪华招便赶到指挥部领了红马甲,和村里上百名青壮年组成志愿者队伍,在村党总支指挥下帮忙运物资,饿了就吃点现场煮的土豆和鸡蛋。“盒饭、泡面留给搜救人员,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洪华招说。

安置

1月22日晚,当洪华招和同伴将棉被等生活物资送到和平小学老校区时,近50名受灾群众正在4件教室里围着取暖器取暖。王跃荣便在其中。“被子有了,热水有了,吃的也有。”

王跃荣在安置点。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据云南省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消息,灾害发生后,镇雄县紧急调用救灾帐篷100余顶、棉被400床、棉大衣200件、应急照明设备14套。目前,镇雄县合兴村民小组、和平村民小组及周边村民58户213名群众已全部转移避险并得到妥善安置。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搜救失联人员,争分夺秒,科学组织救援,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将全力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做好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安置,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保障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暖等物资,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将强化监测预警,扛牢扛实全县地灾隐患点监测预警责任,全面排查处置,全力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坚决遏制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将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科学选址,及早启动建设,全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在1月23日凌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镇雄县政府相关领导说。

此时,躺在和平小学老校区的行军床上,王跃荣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自家被掩埋的亲戚,也想以后的日子。不远处,清冷的夜色中,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