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增强向心力画好同心圆

“来到磴口,如果不去看看‘同心锁’,就等于白来!”这是磴口县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同心锁”雕塑坐落于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西北侧,该锁重240吨、高27米,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锁”。“同心锁”三锁鼎立、锁环相扣,分别命名为“永昌、永固、永恒”,象征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同心锁”是磴口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市地标性建筑的生动实践。磴口县位于河套平原源头,是巴彦淖尔市的“西大门”。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城,多年来,磴口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搭建平台、文艺汇演、主题宣讲等多种方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在磴口县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共同建设着黄河岸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在巴彦高勒镇西环社区,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老人,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小区楼宇之间。她叫包金梅,今年56岁,操着一口浓重的民族口音,一边向身边的居民住户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边宣传颂扬党的民族好政策,还不时给大家发放随身携带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手册。每当说起党和政府对她多年来的关怀帮助,老人眼眶里总是闪烁着感恩的泪花:“我21岁时来到磴口县定居,后因患脉管炎失去双腿,4年前又身患尿毒症,需要常年做透析治疗。巴彦高勒镇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将我作为全镇的重点帮扶对象,想方设法帮我解决治疗费用。老伴去世得早,儿女们又都在外地打工,日常生活全靠社区工作人员帮忙。”为了报答这份厚重的恩情,包金梅主动承担起社区网格员的重任,经常帮助社区排查外来人员,坚持不懈用心用情传递好党的声音。

巴彦高勒镇西环社区率先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345”工作法,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条主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创新基地”两个基地;围绕“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3个依托;强化“社区两委队伍、矛盾调解队伍、法治理论宣传队伍、奉献社会志愿者队伍”4支队伍;实现“基层党组织向心力、邻里守望精神、中华文化自信、基层治理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大提升。在这样互嵌式发展的过程中,磴口县各族儿女的心更近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更浓了。

磴口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钥匙”,先后在渡口镇东地村、新地村,投入民族发展任务资金84万元,实施完成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钢架棉帘保温大棚6亩、硬化晾晒场地2700平方米、建设遮阳棚600平方米;为补隆淖镇新河村投入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31万元,铺设硬化道路,建设完成22栋钢架大棚,采购花菇烘干设备;在全县部分嘎查村,投入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9万余元,实施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点配套电教设备项目,以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大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

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磴口县先后涌现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9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2个。(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薛来)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