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村歌缘何越唱越嘹亮? ——从内蒙古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9+N”模式看乡村振兴新气象

近年来,内蒙古以“村歌嘹亮”为示范引领的“我们的美好生活‘9+N’”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9+N”模式),为乡村搭起了文化大舞台,让农牧民当上了主角,有力提振了农牧民精气神,为内蒙古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歌嘹亮”,如何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9+N”模式开展情况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落地“9+N”模式,500余嘎查村跟进

“咱们的缸房地,远近有名气......”2023年9月,登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为包头市石拐区村歌《咱们的缸房地》伴舞,让53岁的农民舞者刘子青实现了儿时梦想。

内蒙古村歌大擂台由“村歌嘹亮”项目延伸而来。2020年,内蒙古被中国文联确定为全国“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内蒙古文联充分认识到文艺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深远意义,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群众需求,重点选聘一批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乐奉献的文艺工作者采取“点对点”方式,深入农村牧区创作村歌,“村歌嘹亮”项目由此诞生,并逐步发展成了广受基层欢迎的“村歌嘹亮”品牌。

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现场。

以“村歌嘹亮”项目为引领,内蒙古文联进一步完善“文艺志愿+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培训”工作模式,推出9个文艺品牌,探索形成“9+N”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9”为“村歌嘹亮”“为人民而舞”“微笑的力量”“画画我们村的‘明星’”“赋雅乡村”“我与名家唱大戏”“书写我们的美好生活”“名家为你写家训”“夸夸身边的好典型”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N”为基层文联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的特色品牌,目前推出了“文化村长”“我当文艺队长”“点亮美好‘夜’生活”等一批活动品牌。

3年多来,全区已有500余个嘎查村(社区)跟进落地“9+N”模式,累计创作村歌200余首、村舞400余支、村赋百余首,为村民画像1000余幅、书写家训3000余幅、拍摄微笑照片1万余张,创作“夸夸身边的好典型”作品400余篇(部)、“我与名家唱大戏”节目69部、文学作品531篇(部),美化墙绘1万余米,建成“留住乡愁”村史馆2个,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4万余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子青一样,由观众变主角,登上舞台表演的农牧民不在少数。农闲时节,他们自发成立各种文艺队伍,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渐渐改变了喝酒、玩牌等陋习,逐渐形成邻里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

在此过程中,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好来宝《科尔沁走马赞》、乌力格尔《草原之子》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原创村歌《人人都说杨家堡好》《美丽召稍我家乡》等入选2022年中国村歌大赛百佳村歌。

示范“9+N”模式,兴安盟打造样板

“这里的山美水美花海烂漫,这里的人好水甜情意绵绵……”走在兴安盟突泉县曙光村,朗朗上口的村歌《曙光美 好家园》被村民广泛传唱。

2022年,兴安盟落地“9+N”模式,开展“文化村长”特色品牌行动,通过12个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统筹区、盟、旗三级文化文艺资源,采取“点对点”方式深入嘎查村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在394个行政村(嘎查)推广实施,是全区“9+N”模式的成功示范。

组织领导方面,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兴安盟委宣传部长共同担任组长,盟委宣传部、文联、文化旅游体育局、乡村振兴局、各旗县宣传部等为成员单位,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形成有效合力。

“文化村长”扎赉特旗乌兰牧骑队员韩黎明带领村民编排舞蹈。

选任“文化村长”方面,兴安盟协调内蒙古文联,推选德艺双馨最美文艺志愿者乌兰图雅、齐峰、呼斯楞、李德戈景、天骏等10位知名文艺工作者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担任“文化村长”。同时,推选当地有一定艺术特长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文艺专才以及选派外援人才、返乡能人担任“文化村长”,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向外宣传推广。兴安盟文联抽调骨干组建6支文艺小分队,奔赴各地为“文化村长”支援助力,解决乡村文化活动缺专家、缺辅导、缺作品等棘手问题。

对于“文化村长”的推广,兴安盟因地制宜、分批实施。2022年选择105个文化文艺基础好的村(嘎查)实施,取得良好实效;2023年,新增派“文化村长”289名,目前累计注册“文化村长”394名,覆盖率达到46%。自启动“文化村长”工作以来,借助“六级联动”优势,累计开展理论宣讲2364次、文艺演出1572场次、文艺志愿服务2700余次,挖掘培育乡村文艺人才5993人,组建村级文艺团队689个,惠及农牧民群众百万人次。

兴安盟通过落地实施“文化村长”行动,让文化扎根乡村,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繁荣基层文艺发展,打造了属于人民群众的大舞台。村民在开展村歌录制、村舞排演、MV拍摄、视频拜年等活动中,宣传推广村(嘎查)旅游产业、非遗文化和农副产品,有力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热销。

推广“9+N”模式,需要多部门合力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9+N”模式目前在部分盟市开展较好,如何加大力度扩大推广范围?让“9+N”模式向纵深发展,让更多农牧民受益?

村民展示剪纸作品。

内蒙古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除了在全区范围大力推广实施,同时积极协调中国文联,得到中国文联对“村歌嘹亮”项目的肯定,将其列入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项目,并将于今年在我区举办“村歌嘹亮”全国村歌大擂台。

记者获悉,针对“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内蒙古文联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为期3年的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万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在“引、育、用”上下功夫,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推项目,通过结对子、种文化不断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实践证明,要想将“9+N”模式在全区范围内顺利推广实施,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工作职能已经超出文联职能范围,需要各盟市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联、精神文明办、文旅部门、农牧部门、乡村振兴局等协同配合,上下联动。

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系统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随着“村歌嘹亮”等项目的深入开展,将开启一场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马芳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