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盟市动态】内蒙古河套地区:冬闲时节人不闲 设施农业促增收

冬日里的河套平原,寒风凛冽。上午9点,气温稍微回暖,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联丰村村民李军赶紧来到自家温室大棚边,按动电动卷帘机开关,缓慢卷起覆盖在温室大棚上的棉被。“每天等待气温回升后,我们都要第一时间打开棉被,让充足的阳光照进大棚里,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李军说。

记者跟随李军掀开保温门帘,走进温室大棚里,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挂在枝头的黄瓜青翠欲滴,棚内弥漫着蔬菜的清香。整枝、落蔓、采摘、打包……李军和媳妇杨璇两人在棚内忙碌不停。“这个棚有两亩半,这一茬种的全部是黄瓜,每天能产出200多公斤。”

李军告诉记者,以前冬闲,没啥收入,现在“冬闲”变“冬忙”,虽然辛苦一点,但收入大幅度提高。在一个温室大棚内,每年育苗加上种植蔬菜的纯收入超过10万元。李军笑呵呵地说:“这样的温室大棚我有5个呢,挣得多,我们干得也有劲,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杨璇在自家温室大棚内查看黄瓜长势。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摄

“乡里和村里支持我们经营好温室大棚,经常派人指导,传授种植经验,每到天气降温的时候,乡里和村里都提前发预警通知,让我们做好准备,避免蔬菜挨冻。”李军说。

联丰村党支部书记柴振清介绍,联丰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680栋温室大棚,均由农户自己经营,这些大棚成为帮助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永丰村的浩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这些温室大棚充满了‘科技范儿’。”内蒙古浩彤现代农牧业公司副总经理冯明说,园区里的温室大棚在设计之初为达到最佳采光效果,规划建设为7米高、12米宽,内部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滴灌设施,大棚墙体内加入石墨烯材质,可更好实现墙体吸热、蓄热功能。

永丰村村民张鑫承包了园区中的2个温室大棚,其中一个大棚内新鲜的黄瓜正等待收获。“我2023年初开始承包大棚,当年上半年一个大棚的纯收入就达到7万元。”张鑫说,“现在一年四季都忙着经营种植,一年能种植三茬,收入提高了很多。”

永丰村村民在温室大棚内整理黄瓜枝蔓。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摄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200多万亩,被誉为“塞外粮仓”。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作物往往一年一熟,秋收后到来年播种,有近半年的农闲时间。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王星介绍,全市按照“政府补贴、企业承建、农民种植、农企合作”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标准化发展,支持企业、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产品上市后统一收购、销售,解决种植户卖菜难的后顾之忧。

2023年巴彦淖尔市统筹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累计投资10.17亿元,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使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增加5.74万亩,每亩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记者李云平、侯维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