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公开透明,使谣言现“原形”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某二手平台有用户发布某知名品牌羽绒服转卖信息,并描述称“援助甘肃震区鹅,看视频就知道货不一般”。此事一时引起不少网友讨论。后经平台及时排查,实则是用户为了售卖自家羽绒服蹭热度,平台已对该账号作永久封禁处理,造谣者也已被刑拘。(12月28日 《四川日报》)

首先,编造了赈灾物资信息,属于恶意营销行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明确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度追求流量不惜突破下线,敬奉流量至上博取眼球,致使行业乱象滋生,知法犯法最终也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人们轻易相信“有人贩卖赈灾物资”,归根到底是相关部门对物资使用情况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够,造成人们的猜疑,容易形成不必要的误会与芥蒂,也会造成“阴谋论”的产生,扰乱社会紊乱。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公开透明的工作,定期发布捐赠物资的去向,让捐款者安心,让公众放心,让受益者舒心,也让一些谣言不攻自破,现出原形。

最后,在如今“万物皆媒”的时代,人们在各个平台发布信息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创造信息,此时,平台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用户管理细则,与监管部门合作并举,使得违法必究,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不要知法犯法。

赈灾物资本身就是需要值得严肃对待的事情,一些有心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把心思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哗众取宠,扰乱社会秩序,必将会接受到应有的处罚。(郑凯丹)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