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通辽市以“三项计划”促各民族“三交共融”

通辽日报讯 (记者 赵彦臻) 通辽市107所中小学与市域外学校建立共建联盟机制,开展线上交流活动57场次,覆盖各族中小学生21330名;举办各类培训、演讲、朗读、书写等比赛活动40余场次……2023年,通辽市聚焦主题、紧扣主线、党政主抓,以“三项计划”实施成效全面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质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为有效落实和完成“五大任务”,全面推进“模范自治区”建设,通辽市积极探索工作路径,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印发《通辽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五部委《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明确3个方面10项具体工作任务,更好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方面,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各族青少年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命名2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规划7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研学线路,积极组织全市各族师生到教育实践基地、精品研学线路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夏(冬)令营等体验式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依托京蒙协作,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往交流;充分利用通辽市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创新开展研学实践及交流活动,深化各族青少年“本地间”交流交融。2023年,全市共组织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158场次、8万余名师生参加。

在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方面,印发《通辽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七部委《关于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分工方案》《通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2023年“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方案》;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宣传材料5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300余幅,在各类媒体刊登播报倡议书40次(份),举办各类培训、演讲、朗读、书法等比赛活动40多场次;依托门户网站、公众号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各旗县市区积极推广“六个平台”建设;结合“七·一”“八·一”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方面,致力于草原旅游名城建设,制定印发《通辽市关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协调推进组,部署5个方面19项具体工作任务;积极探索“文旅+研学”文旅体创新融合模式,开展2023年暑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10场次、500余名师生参加;打造了4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线路,构建“史前文化+文物革命文化+基地传统文化+体验”沉浸式旅游体验,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嵌入各族游客内心深处;组织专家深度挖掘文物背后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截至目前,已挖掘录制文物背后故事7个。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