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化“浊”为“清”许未来

临近年关,包头市各重点项目建设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在包头市万水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现场,工人正在抓紧调试设备,一幅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抢进度的动态生产图火热展开。

开发利用再生水是缓解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出路,也是支撑本市未来用水需求的关键增量。近年来,包头市积极探索再生水利用配置方面的典型模式和先进经验,抓住本市入选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两个试点城市契机,推行分质供水,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推行常规水和再生水双水源供水机制,推动再生水利用拓点扩面、提质增效。

磁混凝高效沉淀池正在作业。

万水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2014年6月开工建设,依据项目建设期污水量将工程分两期建设,先行建设7.5万吨/日。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7.5万吨/日污水处理规模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10kv供电系统工程及配套出厂管线,2018年5月15日调试运行,处理污水量约7.2万吨/日。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美好的水环境离不开城市水质净化厂的默默守护,而科技的进步则为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生机。远处的二沉池内水鸟齐飞,近处的生物池里雾气腾腾,冬日的水质净化厂生物池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入这里,经过深度处理,污水逐步变成肉眼可见的清流。由于净化厂中水温适宜,大量的水鸟驻足休憩。“每天我们都会对初沉池、二沉池等7处进行取水,经过反复化验不断调整工艺,最终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后进行排放。”化验员侯佳颖手持量杯,认真观察不同阶段的水质变化,根据检测要求实时检测,保证出水水质标准。

化验员化验水质。

在送水泵房,9台水泵蓄势待发。不远处的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可随时随地监控出水系统水量,根据供水需求调整水泵启动数量和流量,为出水和供水保驾护航。“9台水泵一部分用于保障希望园区生产用水,另外的水泵用于高新区市政杂用和园林绿化以及双良等企业的生产用水。”包头市再生水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白晋阳告诉记者,刚刚完工的包头市希望园区再生水管线工程作为本市当前最大的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起点为万水泉水质净化厂,经南绕城公路、红旗大道、沼南大道、新南绕城公路、金翼路,终点为东方希望铝业。该项目由万水泉水质净化厂实施供水,为希铝、华鼎、常铝等沿线企业每日提供水量约10万吨,预计每年可置换自来水2500万吨以上,极大地缓解了用水供需矛盾,实现了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市政污水管网的逐步完善,万水泉水质净化厂收水范围及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来水量已经超过7.5万吨/日,按照该厂实际运行情况及项目建设计划,2022年公司启动剩余7.5万吨/日建设,主要新建1座生物池、2座初沉污泥浓缩池、2座二沉池等,截至目前,已完成厂内全部建设内容,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运行。”白晋阳表示,万水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15万吨/日,建成后总规模为20万吨/日,工程总投资79479万元,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将有效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可以年消减化学需氧量43800吨,年消减生化需氧量为18000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出水达标的再生水,向西为双良硅材料、希望铝业等希望园区沿线企业供应再生水;向西北侧通过高新区既有绿化管线及新都市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建成的再生水管网联通后实现万水泉水质净化厂与北郊水质净化厂互联互通;向东北通过新建4.1km再生水管线与二道沙河湿地泵站联通形成水源互补,为本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石拐工业园区、石拐喜桂图新区沿线企业及高新区、新都市区提供工业冷却、绿化供应再生水。

除了保障生产和园林绿化用水,近年来,包头市将处理达标的再生水就近补充到市区河道,极大地提升河道景观及生态功能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对治理污染、保护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全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强大支撑。

“护一方绿水,系民生福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一头连接生态环境,一头连接百姓生活。近年来,包头市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实现污水系统效能显著提升,助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新的一年,包头市再生水公司将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再生水管线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同时,加快实施剩余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技改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将再生水应用于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等领域,发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文/记者:李春燕;图/记者:邢雨)

[责任编辑: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