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6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专场)

2024年1月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6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专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草原管理处、改革发展和科技产业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永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眸2023年,全区林草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聚焦“闯新路、进中游”目标,高质高效推进林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国土绿化成效显著

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第一时间组建规划编制专班,三北工期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规划的5个治理区域和11个重大工程全部纳入国家“三北”工程规划,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实施范围,2023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556万亩、种草1743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49%、134%、151%,防沙治沙面积较2022年增加100万亩以上。新建扩建义务植树基地124个,义务植树3519万株,参与绿化美化的乡镇苏木370个、嘎查村700个。完成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建设近28万亩、累计达204万亩,全区“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与蚂蚁集团、上海银行等大型企业及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公益投资3.76亿元,有效拓宽了生态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

二、资源管护全面加强

一是提升林草资源管理水平。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首次对盟市开展差异化考核。扎实开展林草湿荒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划定调整基本草原7.3亿亩,形成全区基本草原“一张图”。继续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区3.8亿亩草原落实禁牧制度,5.9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制定《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方案》,开展草原网格监管试点,提升草原过牧问题监管水平。全民所有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制定了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有偿使用、特许经营、损害赔偿等管理办法,有效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大力整治破坏林草资源行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自治区森林公安机关在授权期内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积极开展打击毁林毁草、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稳步推进全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贺兰山、大青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审批,编制完成《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规划》,启动《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实地评估。四是强化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启动自治区《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发布了《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湿地监测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乌梁素海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编制完成《自治区湿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和试点湿地资产评估报告》,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湿地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核算指标体系。加强重要物种保护,新建扩建四合木自然保护区2处,成立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普氏野马、麋鹿在野外成功繁衍,丹顶鹤、大鸨、猎隼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出台《自治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管理办法》,建成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51个,全年救助野生动物1281只。五是有效防范各类灾害风险。制定《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行动,实现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防火督查全覆盖。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5900多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33%。认真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疫情。

三、林草改革不断深化

开展局省共建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扎实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年度试点任务全部完成。推动国有林场与种苗基地、林草产业、森林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有效盘活林场资源,增添发展活力。积极开展森林草原保险,森林保险参保3.67亿亩、草原保险试点参保达2900多万亩,投入保费6.94亿元,不仅有效保护了林草资源,还保障了林农牧户经济利益。

四、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聚焦“大资源、小产业”问题,编制了《自治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围绕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粮油和林草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链,明确产业链链长,整合安排产业资金3.13亿元进行集中扶持,新增国家林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到16家,全年林草产业总产值为835亿元,较2022年增加232亿元。大力发展草产业,制定《关于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遴选3家草产业龙头企业为草产业链主企业。2023年全区新建草种繁育基地17.15万亩、全年制种能力有望突破500万公斤,预计全年饲草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

五、林草碳汇扎实推进

组建了林草碳汇工作专班,建立了碳汇交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推进方案》,探索先行先试,在健全制度体系、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开发储备、拓展交易渠道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包头市、阿尔山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市,指导鄂尔多斯市启动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项目等,全区林草碳汇工作由点到面逐步铺开。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发林草碳汇项目17个,实现碳汇交易80.5万吨,交易金额达2700多万元。

六、支撑保障显著提升

一是全力做好林地草原要素保障。制定《推进重大项目林草手续办理工作方案》,印发《致使用林地草原项目单位的一封信》《林地草原常用政策明白卡》《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原问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林草地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平均5个工作日办结,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项目落地。二是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主动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2023年,累计投入林草专项资金166.9亿元、较2022年增加9.8亿元。三是健全完善林草法规。自治区人大将《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修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修改)》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四是强化科技兴林兴草。三北工程研究院落户我区,挂牌成立自治区林草科技创新中心、“三北”工程科技创新中心、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启动实施“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技术成果和优良品种25项,获得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10个,制定发布林草地方标准32项。五是积极推动种业发展。完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有保存林草种质资源80万份、植物标本6万份的库容。培育各类良种苗木1.15亿株,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供苗木支撑。

谢谢大家!

“回眸2023”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发出了坚决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总动员令。请问我区在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副处长塔林乎: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以来,全区各地紧扣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坚定自觉地打主攻、当主力,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

一是高位推动,高效部署落实。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着力推进“三北”工程重点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沙漠和沙地腹地开展调研,切实摸清底数、定准目标、谋实举措。全区各地闻令而动、快马加鞭地干起来。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全区日均造林1.7万亩、种草8.8万亩、防沙治沙4.3万亩,跑出了国土绿化与防沙治沙的“加速度”。

二是规划引领,科学谋篇布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编制规划方案。成立4个专项推进组奔赴各盟市指导“三北”工程项目谋划,初步谋划了57个二级子项目。正在开展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三是分类施策,打好关键战役。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鄂尔多斯市率先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市本级安排配套资金3亿元,通过栽植沙障、造林种草、光伏治沙等措施,日均治理面积超过1万亩;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片区:通辽市实施 “五个千万”工程,推动沙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赤峰市在翁牛特旗开展以工代赈试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聚焦建设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锁边林草带、阻止沙漠东侵南移,布局“五大战役”。今年10月,自东向西相继在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召开三大标志性战役4场推进会,确保防沙治沙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四是联防联治,凝聚攻坚合力。与甘肃省林草局签订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与陕甘宁三省四地联合签署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形成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五是典型带动,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梳理总结各地防沙治沙典型经验做法,大力推广“库布其模式” “磴口模式” ,鼓励各地对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低覆盖度治沙等已有和新创成功模式的总结推广运用,进一步挖掘行之有效的“微创新”和“土办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坚决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全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中国环境报记者:问:2023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调整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对今后林草生态保护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姚蒙:2023年,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划定和调整工作方案》要求,在总结第一次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基础上,聚焦新时期基本草原保护的新要求,统筹保护与发展,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上,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统筹协调,有效衔接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已有基本草原划定成果基础上,结合全区草原资源利用实际,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征占用草原等其他成果,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核查技术等,率先在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91个旗县市区,划定调整基本草原7.3亿亩,占第三次国土调查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的89.6%,其中33个牧业旗市的划定比例均在90%以上,增划基本草原储备区2057万亩,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草原应划尽划,为全面落实基本草原占补平衡制度,精细管理基本草原,守住草原生态保护底线,持续巩固三北工程实施成效、深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保障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本次基本草原划定和调整,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基本草原“一张图”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林草数据与国土三调结果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基本草原管理界限不清、受技术手段所限划定不精准等问题,同时,兼顾了草原保护和县域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了基本草原保护的认同感和划定调整结果的权威性,为全方位保护基本草原上了“双保险”。

本次基本草原划定和调整将沙地、盐碱地、集中连片不足500亩、水面滩涂等不符合基本草原划定要求的地块全部调出基本草原;将依规制定立项的城镇、乡村规划、乡村振兴项目、农牧民养殖类项目用地和保障性用地进行了优化调整,对解决交通、旅游、园区、电力、水利、民政民生、城镇开发、公共服务项目用地进行了统筹考虑,在守住保护底线的同时,为自治区统筹推进“五大任务”,发展新能源产业、保障民生腾挪出了更大发展空间。

内蒙古商报记者:刚才提到,2023年,内蒙古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了835亿元。请问我区林草产业具体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效?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和科技产业处处长鲍春生: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各地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林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林草企业1000多家、合作社590余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国家林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16家,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9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8家。草产业链是2023年新增确定的重点产业链,今年,全区各类饲草料产量预计超8000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天然草原可食牧草产量2900多万吨、人工饲草1800多万吨、秸秆饲料转化2800多万吨、反刍动物饲料超330万吨。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区林草产业总产值为835亿元,较2022年增加232亿元。(此次林草产值统计,不包括:秸秆饲料产值、青贮产值、燕麦等一年生饲草产值430亿元)。

一是强化林草产业宏观引导。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规划为引领,科学引导全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2023年,首次将林草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谋划,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等4亿多元,支持80余万亩特色林果、木本粮油、乡土草种基地建设。尤其是自治区财政林业产业化资金从115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着力扩大草的种植规模。一是抓好“为养而种”。今年全区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共2000多万亩。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1400多万亩,建设饲用燕麦基地210万亩,苜蓿种植面积260万亩,羊草种植55万亩,草谷子等其他多年生、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80万亩。二是抓好“生态惠牧”。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和协同推进区修复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达270万亩;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通过柠条改良草场和营造林种植柠条达120万亩。

四是探索林下经济发展形式。赤峰市大力发展以赤松茸为主的林菌种植,今年林菌种植面积达5400亩,林药种植面积达56000亩。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利用灌木平茬剩余物,发展灌木饲料颗粒和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乌兰浩特市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累计完成4000亩、15万株的嫁接任务,成活率达85%。喀喇沁旗林下赤松茸种植面积达3500亩,每亩经济效益3万元,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收入1万余元,带动地区产值增加近亿元,喀喇沁旗已成为华北地区赤松茸最大产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森林要食物”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为引领,充分挖掘森林草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菜、菌、药等特色产业和草产业,从建强基地、延伸链条、培优主体、创建品牌、科技支撑等方面协同发力,着力将森林和草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林草力量。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