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8年寻访500余位“国家的孩子”,报告文学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出版发行

“他们纯洁友善、憨厚朴实,是由南方飞来的一群小鸿雁,扎根在内蒙古的沃土上繁衍生息,他们早已融入这里的山山水水,他们的子子孙孙将永远与内蒙古共生共荣。”《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序言中,潘永明这样写道。

日前,由资深媒体人潘永明主编的报告文学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出版发行。

60年前,由于南方遭遇罕见灾害,抚养孩子的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导致孤儿院儿童越来越多,孩子的存活成了当务之急。为此,周恩来、康克清、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定,由内蒙古接收上海等南方城市孤儿,内蒙古党委、政府作出“接一个,壮一个,活一个”的庄严承诺,最终,3500多名孤儿得以生长存活。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一段历史佳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最好诠释。不同于之前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素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创作团队历时8年,跨越内蒙古12个盟市,行程数万公里,翻阅60年时光,寻访到500余位“国家的孩子”,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选取其中来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的68位“国家的孩子”以及他们养父母的故事,全景式呈现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往昔今朝。

报告文学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出版发行座谈会现场。

合影。

报告文学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出版发行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三千孤儿入内蒙古》体现的是跨越民族的大爱,是跨越地域的大爱,是跨越血缘的大爱,是跨越世纪的大爱。“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应该持续不断地挖掘创新,用各种题材、体裁、媒介表现形式进行传播,使全国人民感受到内蒙古人民的博大胸怀,让这段感人至深的红色经典文化历久弥新,为内蒙古全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马芳

[责任编辑: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