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⑦泽 | 引黄济岱涌碧波

黄河档案

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

历史上岱海曾是水草丰茂的“塞外天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岱海湖面急剧萎缩,水质持续恶化。

2022年9月20日,随着一声令下,滔滔黄河水通过闸门向岱海方向奔涌而去,备受瞩目的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全线通水,掀开了岱海流域生态治理新篇章。

生态向好 人气渐增青山绿水尽显岱海多娇

滔滔黄河水奔向岱海。

岱海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

虽然已进入冬季,乌兰察布市岱海自然保护区内依然可以看到候鸟的身影,大鸨、环颈雉、红脚隼等鸟类在这里越冬栖息,为冬日的岱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不远处的岸边,岱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科研宣教室主任陈雨,正从高倍望远镜中观察着候鸟。“目前,岱海的候鸟种类达到90多种,能够吸引这么多候鸟,说明岱海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守护着美丽的岱海,陈雨感到骄傲而踏实。

候鸟种类越来越多。

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也是自治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179块国家重要湿地之一,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修复生态、涵养水源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岱海的晨与暮。“万顷波涛涌碧空,千层白浪起峰峦”,这是清代诗人范大元描绘的岱海。然而,岱海一度出现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等问题。2016年起,乌兰察布市采取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措施,持续推动岱海水生态治理向纵深开展。

碧波荡漾,水天相连。岱海属于封闭式内陆湖,内治只能治表,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源补给,岱海依然面临干涸的危险。内治与外引相结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作为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的治本工程启动实施。

弓坝河出水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弓坝河出水口,滔滔黄河水滤尽黄沙后,穿山越岭,沿着输水管线,奔向岱海。“引黄济岱”,岱海迎来了母亲河的无私馈赠。

工作人员监测水位、水流量。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是丰水期自黄河干流引水,采用“三级加压+两级重力”输水方案,途经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向岱海补水。

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全线通水,每年可给岱海补水4466万立方米,能够有效遏制岱海湖面面积萎缩,改善湖水水质,具有长远的生态效益。目前,岱海水面面积达46.6平方公里,水质也得到改善,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徜徉于岱海。

为把岱海治理得更好,乌兰察布市将岱海治理范围由湖水周边200多平方公里拓展至流域沿线2000多平方公里,重点实施控水、控肥、控药、控膜以及畜禽粪污、城乡垃圾、城乡污水处理的“四控三处理”措施。

凉城县鸿茅镇污水处理厂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凉城县是乌兰察布市的粮食主产区,依靠科技支撑,岱海流域26万亩“水改旱”粮田,通过良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既化解了农业与岱海争水的矛盾,又带动了种植业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

种植业升级,迎来高粱丰收。走进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村村民白俊芳家的庭院,干净整洁。“现在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干干净净,家门口有统一的垃圾箱,家里安装了冲水厕所,饲养的畜禽都进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白俊芳介绍。为了减少人为因素污染,在岱海流域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1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年产能2万吨的有机肥料厂。

村民白俊芳家的庭院干净整洁。

清澈明净的岱海水上岸上皆是景以水为笔绘就系统治理生态画卷

长期以来,内蒙古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

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攻坚战,内蒙古将以防风固沙、减少黄河输沙量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贺兰山西麓)防沙治沙3个重点项目,因地制宜开展阻沙入黄阵地战、阻沙上山阻击战、控沙斩源攻坚战、“塞外明珠”生态保卫战4个战役,重点解决沙患、水患、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6类生态问题。到2030年,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300万亩以上,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73%以上。

答好黄河“几字弯”的“绿色答卷”,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内蒙古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总策划:王登华

总监制:刘婧

执行监制:吉莉

报道团队:孙一帆 于涛 马建荃 来春誉 王鹏

      编辑:李彦萱

校对:张艳利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