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甘其毛都口岸开放34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共建新丝路 扶摇接漠北

冬至的甘其毛都口岸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然而阵阵寒潮挡不住外贸热力值飙升,一辆辆满载进口煤炭和铜精矿的“百吨王”从“13进7出”货运通道呼啸通关,一台台AGV无人驾驶车运载着大型集装箱跨境过货……甘其毛都口岸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从两顶蒙古包到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蝶变。

“嘭嘭嘭!!!”几声穿越时空的闷响,至今萦绕在徐海龙的耳畔。14年前,他拎着一根小铁棒,敲开了向北开放的大门。

2009年9月28日,徐海龙入职乌拉特海关,坚守在甘其毛都口岸。“那时候的口岸一条街道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没有像样的通道和卡口,单一进口蒙古国煤炭,出口货物也少。坚守在这里的人,离不开三样东西——春秋的沙暴、嘴上的口罩、脚下的血泡。”徐海龙回忆起来,恍然如昨,“我们每天拎根小铁棒,挨个敲打车轮胎,听声辨物打击走私,或者找根长木棍绑面镜子,探在车底盘下‘扫雷’。验放入出境车辆全靠人工,重车过磅人盯着,车牌号码动手抄,查验货物也得攀上挂车,掀开篷布拿锹挖。春秋两季风沙大,沙尘暴像堵土墙似的推过来,我们往头上套个塑料袋露天干;夏天热爆表,我们上岗前先往兜里揣几支‘小红牛’(藿香正气水),累了一口闷;最怕冬天,冻得生眼泪花直流,在脸颊上结成冰,用指甲盖一抠,剥皮似的疼……”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甘其毛都口岸从常年开放到年过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边口岸顿时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的蒙古国也乘风借力,积极谋求对华出口,提振经济。“这一年,甘其毛都口岸首次进口蒙古国铜精矿,我国首条220千伏外输电力线路也经口岸架空北走,供应蒙古国开采矿山。此外,各种矿用汽车、基建材料、工程器械、办公用品等货物大批量出口,口岸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向北开放迈出了坚实一步。”徐海龙说。

跨境运煤车迎着风雪从甘其毛都口岸入境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北接矿产资源富集的蒙古国南戈壁省。早在明朝中叶,口岸就有了布帛易马式的边民互市;1989年搭起两顶蒙古包,被辟为中蒙边境贸易临时过货点,进口皮张、绒毛和肉食品等畜产品,出口日用品。2009年实现常年开放,依托区位优势,过货量连年“井喷”,成为蒙古国优质煤炭和铜精矿入境我国和草原绿电输蒙最大的能源走廊。

建关以来,乌拉特海关推进中蒙能源大走廊建设,不断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赋力口岸通货。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上办理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不用再拿着纸质单证跑到报关大厅排队,而是足不出户一键通关。配套H986大型机检查验设备,擦亮“海关眼”,布控车辆不用人工查验,设备即扫即传,生成图像,后台通过智能审图就能查发走私,实现非侵入式、静默式监管。在全国公路口岸中率先应用“智能卡口”验放入出境车辆,企业提前申报,卡口自动放行,车辆通关步入读秒时代。

此外,口岸完成多项扩能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货运通道改扩建工程,推广集装箱、双挂车运输进口矿产品,新建保税仓库、环保煤棚等监管作业场所,测试AGV无人驾驶车辆跨境过货,提升了通关效率、车辆运力和仓储保税能力。乌拉特海关关长尚贵民表示:“下一步,口岸还将推进AGV无人驾驶车辆专用通道和双边口岸铁路接轨工程,而且又有了建设智能空轨的构想。随着‘公铁联运’‘多式联运’模式的开启,通关过货还会迎来量的飞跃。”

据海关统计,甘其毛都口岸开放34年来,截至今年11月底,过货量突破2亿吨,达2.17亿吨;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间,过货量达1.79亿吨;今年1-11月,过货量达3418.1万吨,同比增长123.1%,占内蒙古14个陆路口岸过货总量的1/3,领跑全国公路口岸。(李成宁 王婵)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