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农家“院子”变成致富“铺子”

走进冬日的兴安农垦巴达尔胡农场,干净整洁的街道、生态宜居的环境、硕果累累的暖棚……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农场职工们在房前屋后幸福地忙碌着。  

“我家的快餐店虽然规模不大,但收入可观,从年初忙到年尾。”在巴达尔胡农场一家快餐店里,老板窦金玲一边忙着为客人准备饭菜,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别看我店小,一年能收入10万元咧!”老板窦金玲一人多能,是大厨也是服务员。走进餐馆,陈列架上的新鲜蔬菜尤其让人喜爱,这是窦金玲自己的蔬菜大棚里种出来的。自己种菜,并把菜深加工端上餐桌,这个想法不仅降低成本,食品安全也得到了保障。窦金玲巧妙地将小餐馆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将绿色食品端上了餐桌,实现了口碑与收益双赢,她的这种经营模式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吸引不少大庭院闲置户前来汲取经验,纷纷效仿。前来就餐的客人们纷纷表示,“老板不仅手艺好,做出的菜有家的味道”“她家的蔬菜是自己种的,新鲜还绿色,吃着放心。”  

走进窦金玲家的蔬菜大棚,棚外天寒地冻,棚内绿意融融。菠菜、油菜、小白菜散发着勃勃生机。“我家种植的蔬菜只施农家肥,不打农药,这样不仅确保了到店的食材新鲜健康,让大家吃得放心,还能节约采购成本,夏天在菜园里种的蔬菜基本能保证餐馆用量,现在天冷了,这个暖棚种的青菜,也能带来很好的收入,以前每个月买菜得2000多元,现在基本上几百元就够了。”窦金玲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脸喜悦。  

小庭院蕴藏着乡村发展的大潜力。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促进职工群众增收结合起来,把家家户户的“一亩三分园”变成能增收的“经济园”,把农家小院变成了真正的“致富园”,给农场职工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农场很多职工种植蔬菜、养殖鸡鸭鹅,拿到集市上卖,或者与饭店、菜店对接,定期送货,保障了饭店和菜店有新鲜食材供应,也为自己增加了不菲的经济收入。据了解,巴达尔胡农场每年在庭院经济上,能增加200万元的收入,大家在庭院种养上比学赶超,形成了农闲不闲的好风气。(记者 萨日娜 通讯员 王海英 马彩霞)  

[责任编辑:韩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