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五一大会”旧址:红色地标焕发时代光芒

“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五一大会’旧址,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是我们内蒙古最神圣的地方……”冬日暖阳下,身披“小小红色宣讲员”绶带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合展小学学生李炫苇,站在“五一大会”旧址声情并茂地为参观者介绍,稚嫩而又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厅。

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各族人民的期盼中隆重拉开帷幕。5月1日,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因这个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史称“五一大会”,当年召开会议的会址也由此得名。

如今,历史的尘烟散去,这幢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诞生,记录了红色政权在广袤草原生根发芽的青砖二层小楼,已经变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

步入“五一大会”旧址,厚重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的油画、贺信记载了这一庄严时刻;屋内整齐摆放的桌椅和文献资料还原了这段红色记忆。此外,旧址内还增添了电子触屏、影音设备、蜡像等设施,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打造了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空间。

“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修缮‘五一大会’旧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护、利用、宣传这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它的阵地作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高国庆说,这里不仅是全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主题党日活动的教学点,也是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从内部展陈提升到外部环境整治,从划定停车场到迁移垃圾房,从建设红色爱国主义广场到打造主题群雕……近年来,“五一大会”旧址主管单位——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牵头,邀请内蒙古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兴安盟党史办公室等专家学者对现有陈展做出提升方案。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将会址水、电、暖全部改造更新,对内部墙壁,外部墙体、牌楼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对旧址内版文、图片、展品、文物进行调整提升。同时,为解决参观游客车辆停放问题,协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划定车位,协调环卫部门将周边因历史原因遗留的垃圾房进行迁移,并进行绿化整治,有效改善了参观环境。

在“五一大会”旧址一侧的红色文化广场上,以“初心·基石”为主题的群雕巍峨、坚毅。远远望去,在蓝天白雪掩映下,与旧址青灰色建筑遥相辉映。

“为了实施更大范围的保护和利用,乌兰浩特市还对‘五一大会’旧址北侧商品房进行征地拆迁,新建了高4.55米、宽19.47米的主题景观雕塑,打造了一处城市红色新地标。”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旧址部部长王亚薇指着眼前的雕塑介绍,红色文化广场与“五一大会”旧址南北呼应,群雕再现了大会召开时各族群众代表千里迢迢满心喜悦赶赴王爷庙街参加“五一大会”的场景。“当年,代表们带着追求平等、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相聚在这里,而当他们从会场中走出时,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的实践地,在兴安盟这片红色热土上,留有丰富的红色印记。多年来,兴安盟持续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还原文物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创新展示利用形式。同时,深挖红色故事,结合红色文化资源,针对青少年开展趣味性强、体验度高的红色研学旅游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了解红色历史,探寻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烈事迹,追寻红色足迹。

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等“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已经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今年1-11月,“五一大会”旧址共接待游客22.8万人次,并成为区内外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五一大会’旧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运动在内蒙古伟大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展示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对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馆长赵晓伟说,下一步,兴安盟将持续强化对红色场馆的保护利用,继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使红色文化“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让镌刻在这些历史遗迹上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代代传承。(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高敏娜)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