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鸵鸟养殖——浑善达克沙地新的致富路

耐寒的鸵鸟

韩志海介绍鸵鸟养殖故事

琳琅满目的鸵鸟产品

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传统养殖以牛羊为主,当地沙窝子牛肉远近闻名。而如今,这里养起了陆地最大鸟类——鸵鸟。鸵鸟养殖不必占用草场,还能有效利用荒漠化沙地草原,在优化当地传统畜牧业结构的同时,也为农村牧区拓宽了一条乡村振兴新的致富门路。

11月30日,记者见到韩志海时,他刚给鸵鸟喂完食。胡萝卜和白菜等混合的饲料,是这些体型巨大的禽类最喜欢的食物。冬季的正蓝旗十分寒冷,但披着厚厚羽毛的鸵鸟却不畏低温。已经饲养了一年的鸵鸟,体重100多公斤,达到出栏的标准。韩志海告诉记者,养殖鸵鸟的收益已超过当地养牛的收益,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关注。

韩志海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居民,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几年前,韩志海外出旅游时,无意间接触到一家农民鸵鸟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后发现,鸵鸟易于饲养且繁殖力强、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其最大优点是养殖占地面积小,而且鸵鸟蛋、皮、肉甚至蛋壳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黑城子示范区这片传统养牧的沙地草原,正适合养殖鸵鸟。

2020年4月,韩志海注册了正蓝旗缘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自家33亩退化严重的草场,引进了非洲蓝颈鸵鸟和黑颈鸵鸟鸟苗110只,搞起特色养殖。经过3年多发展,鸵鸟养殖规模最高达到存栏500余只,年繁育出栏幼鸵鸟1000只,年产蛋1000余枚,稳定年收入50多万元,形成了集种鸟饲养、孵化、育雏、育成为一体的养殖模式。

合作社还注册鸵鸟产品商标,并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电子商务平台做销售宣传,鸵鸟苗、蛋、蛋雕(羽毛)工艺品、肉酱、肉熟食、皮包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鸵鸟养殖基地也成为当地旅游目的地,鸵鸟骑行、观光及特色餐饮等项目,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鸵鸟养殖这条新型特色养殖业,不仅让韩志海走上致富路,也让他成为黑城子示范区农牧民特色养殖的引路人。目前,他已带动周边旗县80户参与鸵鸟养殖,还开展了鸵鸟育成回购代销模式,拓展了“养殖+”业务,获得的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鸵鸟养殖符合国家新型养殖业和环保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正蓝旗传统畜牧业结构,有效开发利用荒漠化沙地草原,为发展浑善达克沙地沙产业提供了新模式。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 娜  摄影/张建民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