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站式”多元解纷!呼伦贝尔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司法局持续创新完善非诉纠纷调处新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公证等非诉讼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多元化解矛盾非诉讼纠纷综合体,在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档升级,有效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立体式”解纷平台 构建调解体系

2019年,呼伦贝尔市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全区首家专业化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组织——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集成打造涉法涉诉、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矛盾排查、纠纷化解“五心合一”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形成了四级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格局。

聚焦建立矛盾纠纷化解“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矛盾纠纷综合化解体系,实现单一化调解向多元化调处、全域化解纷、立体式协同模式转变。纵向上,搭建市、旗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解纷平台,延伸多元解纷基层触角。横向上,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化解体系,整合物业、交通、医疗等专业行业调解资源,形成了多元参与、协同攻坚的调解合力。

目前,以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为依托,建立旗市区级调处中心13个,苏木乡镇141个,嘎查村1136个,实现了非诉纠纷调处全域覆盖。设立22个涵盖家事、民事、商事和行政领域的调解工作站,构建了“1+22+N”(1个非诉纠纷调处中心、22个调解工作站、 N个工作点)的非诉讼纠纷调解工作模式。现已累计为27658名当事人提供多元化解纠纷服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1602件。

“一条链”闭环调处 提高调解效率

采用规范化案件处理流程,实行“接案、分流、化解、联动、处置”工作模式,设置引导分流一窗受理,借鉴医院“分疗诊治”的方法,形成简易案件、一般案件、复杂案件分类处理规范,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的工作模式。因案施策,推动来访事件采用“集、分、研、化、结、转、访”七步工作法全链条闭环化解模式,细化收集信息、分流引导、会商研究、按时化解、案结事了、分类转办、跟踪回访工作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全程可控、化解到位。

推动非诉讼纠纷化解从“一部门一通道、一条线一入口”向“一张网、一站式、一条龙”转变,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通过“一个窗口”就能应用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达到“减诉累、降成本、化矛盾、促和谐”的良好效果。

“全维度”矛盾排查 前移预警关口

围绕“调解纠纷面对面,做好小事化积怨”的工作思路,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困难群众帮扶等涉及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民营企业法律体检”和“法律专家顾问帮代办”等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分类式公共法律服务与订单式法律服务,提供精准、便捷、高效、专业的“法治体检”。创新编发《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手册》,研发包括劳动用工、合同管理、股权转让等9个领域的28项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法律服务。截至目前,走访调研及上门服务企业、商户1915家,开展“订单式”普法进企业154场次,出具包括劳动合同审查在内的企业体检报告242份,发放《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手册》3018本。

“智慧型”服务网络 升级解纷服务

不断完善“实体+网络、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非诉调处模式。引入热线电话、可视电话、公共法律自助服务一体机、法律服务微信端等服务方式,让群众只需走进中心、拨通电话、登陆网站、拿起手机就能获得法律服务。建立“从不打烊”非诉讼纠纷化解案件网上受理平台“飞速通”,全天24小时开放,实行“一码受理”,群众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注册账号,按步骤填写上传资料,便可实现在线查询、预约、办理非诉讼纠纷化解事项,通过让数据“跑腿”,打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对高效率解决纠纷服务的需求。

截至目前,分流法院宜调案件1562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521.88万元,为信访群众提供调解服务3562人次,成功调解信访案件1098件。(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万森 常煜)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