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鄂尔多斯投入研发经费58.4亿元 落实奖补资金1.48亿元 科研与产业在这里“双向奔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鄂尔多斯市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达到58.4亿元,同比增长27.9%,连续20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这正是鄂尔多斯市依靠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的“三清零”行动和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带来的一波节奏——机制创新引领科技研发捷报频传,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升级量质齐升。

深冬寒意正浓,当记者来到位于杭锦经济开发区独贵塔拉产业园的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时,感受到的却是热火朝天紧锣密鼓的生产节奏。这跟公司的“爆款”产品——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成功有直接关系。

在过去,国内制备高碳α-烯烃技术一直面临着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缺陷、副产物易堵塞管道以及催化剂缺少等“卡脖子”难题。

作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技术,α-烯烃分离提纯技术历经5年科研攻关,这5年,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1.2亿元。目前已建成了千吨级的工业示范装置。α-烯烃是一种宝贵的高端技术化工原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高端化妆品、全合成润滑油等高端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行业。

“这项技术是国内第一套千吨级的成功示范,为伊泰化工20万吨级的α-烯烃延链、补链开了一个好头,不但打破了国际垄断,而且订单早就排到了明年。”伊泰化工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刘万洲兴奋地说道。“5年来,我们公司实验室成功申报了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包括‘双倍增’在内的科技研发项目10多项,获得资金支持7000多万元。”

今年,鄂尔多斯市在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两个行业的企业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9亿元和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2%和25.6%,作为奖励措施,“双倍增”行动对再次获批和整体迁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补。对连续两年入选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5万元奖补。“三清零”在落实国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科技兴蒙”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关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补助办法》,对研发投入形成规模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激励性奖励,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翻倍奖励,最高奖励额度达到1000万元。2021年以来,累计奖补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85户,落实奖补资金1.48亿元。

作为倒逼创新机制,对研发活动发力不足的规上工业企业,财政科技资金将不予资助(补贴),并将研发投入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享受科技奖补资金、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等挂钩,拉动规上企业入群创新“朋友圈”。

内蒙古广禾元纳米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铈基纳米粉体绿色制备等九项核心技术,同时获15项国家发明专利,总经理白涛深有感触:“我们公司的研发投入2000万元,得益于鄂尔多斯市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双倍增’政策,公司在科研项目上得到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对产品的后续研发及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1434.7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6%,占比连年增加。

对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还可以选择与科研平台合作。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搭台,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共建了鄂尔多斯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满足企业技术需求、打造创新高地提供高端技术支撑。

今年1—10月,鄂尔多斯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28家和312家。4个项目获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57件,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运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布氢舟电解水制氢系统、液态阳光技术、高焓值系列高低温煤基相变材料等5项重大前沿科技成果……一批批科研成果不但转化为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也在全面增强鄂尔多斯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营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毛锴彦  通讯员  张智勇)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