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实践有力量 | “中国薯都” 的背后

在“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市,有一座有趣有料有文化的马铃薯博物馆。在那里可以读懂马铃薯数千年的世界史,倾听各国的马铃薯故事,还能借助3D打印技术,通过实物模型看到立体的马铃薯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在馆内体验区,参观者还能在虚拟驾驶器上进行‘收获马铃薯’游戏,在VR实验室体验马铃薯研发细节,在马铃薯主题餐厅制作品尝美食……开启一段妙趣横生的马铃薯之旅。”博物馆讲解员小薛介绍说。

马铃薯博物馆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扩大了当地马铃薯的影响力。李紫在卖自家马铃薯时硬气地说,“我们这儿是‘中国薯都’,不信你到博物馆去看看”。

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的美誉。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及鲜薯年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前列,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马铃薯是内蒙古传统优势特色作物,产业基础良好。为推动内蒙古由马铃薯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迈进,今年9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发展六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薯六条”)。

“薯六条”聚焦“马铃薯百亿级产业扩规提质”目标,按照马铃薯产业链发展需求,着力解决马铃薯单产偏低、科技支撑能力弱、企业融资难、现代化储藏设施数量不足和品牌不强等问题,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

作为国家重要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做强种薯、做优鲜食薯、做精加工薯”为目标,持续强化马铃薯上中下游产业链融合,全力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

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价值已突破100亿元,位居全国五大马铃薯产区之首。让我们一起走进乌兰察布,去探究“中国薯都”背后的发展“密码”。

“中国薯都”的背后有种业自主创新的底气

一场雪过后,立冬的商都天气格外寒冷。走进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商都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记者立刻被眼前一片绿色马铃薯杂交试验田所吸引。一株株育种秧苗旺盛生长,有的已结出一颗颗绿油油的浆果,孕育着满满的希望。

公司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介绍说,“商都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结了一批马铃薯育种专业高端科研人才,具备一流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实验设施条件,是我国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体系最完整、育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科研育种基地。”

“中心建成后,将形成从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生物育种到育种材料筛选实验、新品种选育实验,再到微型薯基质栽培实验、雾培实验、试管薯培育实验,最后到小规模区试,一套完整的产业化创新育种体系。”

内蒙古马铃薯种业研究经历了从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再到生物技术育种的过程。为了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和种业创新工作,2020年内蒙古科技厅选择马铃薯产业集群优势较好的乌兰察布市建设内蒙古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并通过“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给予支持。

乌兰察布市农林科技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林团荣介绍说,“由乌兰察布市农林科技研究所牵头的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种业核心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经过近10年的常规育种,我们自主选育的抗旱、高产、抗病、高淀粉马铃薯的新品种‘蒙乌薯’1到6号,已进入登记推广阶段。今年我们筛选的其他20多个优良脱毒高代品系,在6个示范旗县进行布点试验。”

在乌兰察布市农林科技研究所,林团荣悉心地向我们讲解了从马铃薯实生籽育苗、单株选择、品系比较、种薯脱毒到生产原原种、再到马铃薯原种的培育过程,“培育马铃薯新品种试验任务重、周期长,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做了两千个组合几万份试验材料才取得现在的成果。”

林团荣和丈夫李慧成是乌兰察布市最早引入从事马铃薯研究和推广的青年人才代表,两人志趣相投、携手互助,因此成就了“土豆姻缘”,共同为马铃薯种业研究和发展添砖加瓦。

农以种为先,种优则粮丰。“薯六条”把支持种薯繁育产业做强放在首位,提出“支持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统筹国家和自治区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支持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鼓励旱耕地种植优质种薯,提升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支持开展种薯质量认证,提升种薯质量”。

在种薯选育上持续发力,给小土豆装上“中国芯”。乌兰察布市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提升行动,开展马铃薯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先后建成了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引进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建设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牵头组建了内蒙古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马铃薯国家级创新平台。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马铃薯办公室主任王晓煜告诉记者:“目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组织培养室面积、气雾栽培面积全国第一,网室栽培面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20亿粒。”

“中国薯都”的背后有全产业链发展的实力

一辆辆绿色邮政车正向东驶出乌兰察布,车上既有马铃薯全粉、干片,还有马铃薯土豆泥、粉丝、醋等新产品……不用多久,这些“土豆家族”将出现在京津冀等地上千家超市的货架上。

“又酥又脆!”“是薯条的原本香味!”“我这个是麻辣小龙虾味的!”……在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里,“嘟嘟薯”原切薯条让在场者“欲罢不能”,有人还不禁吮吸了下手指。

“嘟嘟薯”是民丰种业的子公司内蒙古蒙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自有低温薯品牌。近年来,凭借非高温油炸、非膨化工艺、零反式脂肪的特点,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记者注意到,仅在淘宝网上的“嘟嘟薯旗舰店”内,“嘟嘟薯”原切薯条已有最少9000份的销售量。

“我们发现随着优质种薯普及率越来越高,就会出现马铃薯产量很高但只靠鲜食市场消化不了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深加工能力、让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民丰种业副总经理陆晓勇说。

在乌兰察布,“嘟嘟薯”拥有薯条全产业链,依托专业育种、规模化种植、打造高标准高质量自有工厂、世界领先工厂设备,实现全程管控产品品质。

从“种好土豆”到“卖好土豆”,关键在产业水平和产业链条。不仅要靠提高单产质效,更要靠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转化能力。依托近年来兴起的订单农业模式,希森集团在育种、繁育的同时,专门建设了生产线,加工生产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干片等。

马铃薯主粮化是国家既定的农业发展战略。“马铃薯做成的全粉,保留了马铃薯的全部营养,是马铃薯变为面条、馒头甚至是薯片的基础产品。鲜薯最多储存8个月,但马铃薯全粉储存远远超过这个时间。”黄兆文说。

“为了加快实现马铃薯主粮化,我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主食——生浆馒头。”黄兆文介绍道,将鲜马铃薯清洗去皮后直接打成生浆,然后跟面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制作而成,整个制作过程基本不用水。这样的制作工艺下,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步下降了不少。

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庞学锋介绍道:“现在,种薯培育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薯,农户既可以售卖鲜薯,也可以卖给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做成薯条、饼干、馒头等,还能加工成马铃薯醋、马铃薯料酒等。剩下个头小的马铃薯被送进加工厂制成淀粉,同时可以进行蛋白提取,制成马铃薯蛋白等。马铃薯的薯渣还可以被饲料加工厂收购,作饲料使用。一整套全产业链下来,马铃薯真正被‘吃干榨尽’。”

乌兰察布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马铃薯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施科研创新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专用薯品类突出、种类标准规范、加工深度延展、流通体系完善、科研创新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

“中国薯都”的背后有增收致富的前景

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远去,一颗颗金黄色的马铃薯被翻上了地面。来自浙江的收购商从地里捡起几颗看过后,同集宁区种植大户安爱国达成了交易。

“今年马铃薯前期价格高,我获的纯利有140万。”谈起种植马铃薯致富的事儿,安爱国忍不住笑开了花。

安爱国这两年能挣上大钱,都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2006年,他获得了200亩流转土地,现在,流转到手的地增加到了4000亩。这对于会种田、善管理、知行情的安爱国来说,无疑是“借上了东风”。

4000亩土地中,安爱国把800亩拿来种马铃薯。乌兰察布市土壤多为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物质含量的积累。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马铃薯具有块大、皮薄、干物质含量高、无污染及适合加工、适口性佳等优点。

“用俗话说,就是它很‘沙’,入口绵软。特别是希森6号,淀粉高,尝起来特别沙。”说起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特色,安爱国介绍道。

就在安爱国夸赞希森6号的好处时,家在商都县的黄素芳也在向农户展示它的好。

“卖马铃薯种子都是在收获时卖,用不着吆喝也用不着夸,土豆起出来,种的人一看就懂。”黄素芳卖马铃薯种子从来不靠嘴,靠的是现成的“收获展”。

农民最信实打实的东西。凭借“收获展”,黄素芳和300多户薯农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卖希森6号种子,让黄素芳每年能收入30—50万元。去年,她还因为获得公司的销售冠军,被奖励了一辆宝马X5。

“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必须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帮助当地农民致富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之一。”黄兆文说。

“除了沃土、希森这样的知名企业品牌,我们乌兰察布还有一个著名的马铃薯地域品牌‘后旗红’。”集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郝梅介绍道。

“后旗红”种于察哈尔火山草原上,这片由火山灰所形成的土地富含镁、钾、磷、赖氨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草原上丰富的牛羊粪肥资源为优质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原生态养分,当地地下水中所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金量又特别高,造就了“后旗红”马铃薯营养丰富,口感沙面,细腻清香,品相好、味道佳的特殊品质。

2015年,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郭晨慧返乡创业,瞄准了家乡的特色品种“后旗红”。相比于父亲郭润,郭晨慧更有现代营销眼光。郭润卖马铃薯论麻袋卖,批发价在8角/斤;郭晨慧卖马铃薯论箱卖,精挑细选打造品牌,在电商平台一箱可卖80元,折合10元/斤。

“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返乡创业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新生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盖志毅评价道。

据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局长王世平介绍,今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产量达3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80亿元。

从育种到种植,从鲜薯到加工,小土豆连接“长链条”、种出大产业、变身“金蛋蛋”,“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前景广阔。

(实践全媒体记者 王丹 刘秉承 王婷 史泽奇)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