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农牧业产业化】​典型案例之八: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做好产业融合“特”文章

一、基本情况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7年9月获准创建2018年12月通过认定,是全国首批、自治区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03万亩,覆盖2个乡镇、33个行政村、5.47万人口、60万亩耕地,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先后荣获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利益联结,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村社企”共建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为纽带,形成“基地+合作社+企业”的产销合作模式,制定并实施了《兴安盟大米·扎赉特味稻品牌建设政策措施》,从基地认证、新品种推广、产品认证等9个方面,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整村入股、持股经营”等分配方式,让农户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后的增值收益。产业园内现有规范运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91家,7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运行机制。通过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农机作业、统一收割仓储,亩均效益增加近180元      (二)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多类型业态融合。秉持“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发展理念,建设“稻渔”“稻鸭”生态共养基地5万亩,“我特有田”私人订制认领基地1万亩。运用区块链技术,上线“兴安盟大米·扎赉特味稻”区域公共品牌数字身份管理服务系统,为优质稻米配发“一物一码”数字身份证,打通消费端和生产端的数据壁垒,缩短田间到餐桌的距离。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建设产业园数字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实现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田间智能设备管理控制、农牧民科技培训、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多种服务功能。开发大数据中心集成、生产管理服务、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等9大系统,直接管控10万亩智慧农场,千余套田间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终端实现科学决策,百余套农机智能装备实现精准作业,年采集土壤墒情、虫情、水位、气象、视频等数据近10万余条,通过历史多维数据叠加分析,对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幅度进行预警研判,配套“掌上产业园”专属APP,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      (三)以产业园为载体,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产业园集聚,制定《扎赉特旗促进民营经济和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占地38.5平方公里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通过用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多项保障措施,吸引18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其中7家稻米加工企业获得海关双备案认证的出口资质,年生产大米超过20万吨,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电子商务中心和“三农”共创电商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培育本土网红主播,开展“流量扶贫”、网红带货、村官带货等活动,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开设扎赉特旗“苏宁易购旗舰店”“天猫旗舰店”“京东扎赉特馆”等电商平台,大米线上销售额超过1.6亿元。

(四)聚焦新型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同步建设,通过吸纳各方资本,打造集稻田观光、稻作体验、研学科普、味稻美食、稻田民宿于一体的农旅休闲体验区10万亩,传承农俗、农耕文化内涵,建设30公里“农业+体育+旅游”融合观光带、好力保稻谷旅游区、佳稻里民宿度假村和稻梦星空、时光列车、味稻小街等创意农业景观。举办绰尔河文化艺术节、稻田丰收节、草原之旅自行车赛和半程马拉松等系列文体活动,开发多品类稻米特色旅游产品,在新华社、中新网等各大媒体平台推介旅游品牌,产业园现已成为周边省区游客进入草原的第一站,周边旗县群众短途游的落脚点。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带动创业就业2500人以上,直接经济收入增加近1亿元,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了宜居宜业、富农富民。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