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积极提升监狱工作社会化水平 助力服刑人员回归“新生”

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探索构建“监狱改造、社会支持、家庭扶助”的社会帮教体系,有效助力服刑人员走向“新生”。

创新方式

推动思想文化教育优质化

与内蒙古图书馆积极沟通,在监狱建立分馆,为服刑人员提供丰富优质图书资源。与草原母亲河艺术团联合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邀请乌兰夫纪念馆、非遗传承人代表、“老兵宣讲团”等开展主题宣讲,邀请自治区科协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增强思想文化教育吸引力、感召力。 

联动协作

推动法治教育专业化

建立健全监狱法律援助工作长效机制,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联合驻地检察部门、呼和浩特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盛乐律师事务所等开展法律援助、“送法进监区”。对服刑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中培训,为服刑人员依法诉讼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联合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庭开展“法润少年”活动,促进未成年服刑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邀请内蒙古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禁毒宣传,织牢识毒拒毒防毒“安全网”。

引进资源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精细化

坚持“技能培训+就业辅导+企业招聘”出监教育模式,与人社部门对接,成立就业指导工作站。与地方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开展民族手工艺品编织、病人护理、美容专业培训。举办临释人员就业指导及就业推荐会,呼和浩特招聘网以及22家社会企业走进监狱,提供工作岗位,构架回归之桥。

搭建桥梁

推动亲情帮教常态化

组织“监狱开放日”活动,展示改造育人具体成效。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亲情帮教,推行开放式会见、亲情聚餐,做好视频会见、远程会见,多途径推动服刑人员改造与亲情帮教融合。开展好家属接待日、监狱长接待日,深化与司法局、妇联、关工委、福利院等部门的双向联系。成立“妇女儿童法治教育基地”,持续做好“阳光青苗”志愿帮扶,协助解决困难服刑人员的子女抚养相关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持续发力

推动安置帮教衔接制度化

落实服刑人员释放“无缝衔接”,坚持“监地联动、一体运行、帮控结合”的运行模式,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工作。持续推进再犯罪危险评估、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释放信息发起核查等,为衔接安置打好基础,在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