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移风易俗】积分量化树新风,乡村振兴齐发力

近年来,乌拉山镇结合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内容,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探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推出凭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积分超市”,将农户日常行为量化为积分,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存折”,定规则、建台账、兑奖品、树典型,吸引更多资源融入文明实践活动,建立起有效管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励机制,进一步倡导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丰富积分内涵,撬动治理大振兴。通过“积分制”的推行,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可抓手,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一方面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兴业致富及其他评先选优等方面内容纳入积分量化指标中,由积分评议小组联合社长按月逐户,分类分项开展评分,注重在日常重点工作中考察村民参与积极性进行赋分;另一方面建立积分评定负面清单,将酗酒滋事、辱骂诽谤、乱丢垃圾、违法乱纪等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均列入扣分目录中,严重者取消相应的积分兑换资格。村“两委”每月20日至25日更新上月积分情况,定期通过村民会议、公示栏、微信群等途径公示积分情况,公示结束后由积分评议小组登记每户加减分情况并录入积分管理台账。

打造积分超市,激发兑换新活力。为更好推进积分制工作,形成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在七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文明团结积分超市”,并专门制定了《积分超市兑换规则》,每一户凭借“积分存折”所存积分数量进行对应的日常生活用品兑换。积分超市的建设由镇里统筹分配资金,每年给予阵地建设资金或物资5000元以上,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物资,鼓励和倡导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留部分资金作为运营资金,形成多方整合的资金保障体系。积分超市自“开业”以来,积极发挥了“积分”的纽带作用,让村民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使“积分超市”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带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动课堂和实践阵地。据统计,“积分超市”年内累计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如洗衣粉、洗发水、油、米等)百余次,巧用“积分超市”办通服务群众事项360多件,真正提高村民为乡村振兴献策出力的积极性,以积分“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强化积分管理,形成积分双清制。村“两委”积极履行管理主体职责,由村“两委”班子负责组建积分评议小组和监督小组,完成对本村村民以户为单位进行积分登记、奖励、兑换、公开、监督、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保障“积分制”高效运行。通过两个“三”组织机制带动两个“清”积分模式有效运行。一方面积分“清楚”,积分评议小组由一名村干部牵头,各社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主要负责对积分事项按照一事一记录的原则进行评分记录,积分每季度集中兑换结束后,进行积分加减清册,确保积分数量准确;另一方面积分“清白”,监督小组由村监委主任及每社2名村民代表组成,负责积分评议、兑换、公示等监督工作,确保每户积分来源干净、成分清白。

实现积分赋能,提升文明新风尚。乌拉山镇借助“积分制”的推广实施,将移风易俗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振兴等工作融为一体:每一个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村民主动投身各项工作,从以前“互相推诿”变为“互相争抢”,树立新风气成效更显著;成功组建了58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党的政策宣讲、节水控水帮扶、土地播种指导等各项活动百余次,乡风更加文明和谐;打造了“邻里帮”“搭把手”“精巴媳妇”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让“你家有事我来帮,村里有事大家帮”的理念入脑入心,邻里之间更和睦可亲;评选出来干净人家、精巴媳妇、最美庭院等称号195户,不断加强精神层面的奖励,村民获得感更加强烈。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荣誉分值,移风易俗被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让文明创建提升活动和文明共建共享积分制深入人心,让崇德向善成为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在村间乡野悄然吹起一股“文明新风”。

由点变线,由线成面,积分制模式从刚开始只有三五户人家参与,到几十户人家参与,再到全村人人都参与。如今,乌拉山镇把“积分超市”辐射到七个村,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村级治理“要我参与”变为了“我要参与”,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乌拉山镇党建 )

[责任编辑:周婷]